本站消息,由我所主办的第99期《金融论坛》于5月24日举行,此次论坛由我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博士以“结构金融与银行理财产品”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殷剑峰博士指出,与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比,结构金融是一种以证券设计为核心的新型金融活动,其中,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表现在通过证券设计,为投、融资者创造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从结构金融活动产生的结果、即结构金融产品看,主要包括六大类:利率联接、股权联接、信用联接、外汇联接、商品联接和保险联接等。至于结构金融与资产证券化的关系,殷剑峰博士指出,无论是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看,还是从最后创造的产品类型和涉及的风险类型看,资产证券化都包含于结构金融中。
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活动,结构金融的产品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而结构金融的兴盛则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目前,结构金融的发展在中国也已经初露端倪,各类结构金融产品都已经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结构产品。
殷剑峰博士随后分析了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状况。依据金融所近期建立的数据库,殷剑峰博士总结了国内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种类和特点,并就不同理财产品的基本定价和风险对冲原理进行了分析。殷剑峰指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而且,从国外的经验看,这也是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转型的核心手段。不过,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其中的结构产品在挂钩指数和定价方面相当复杂,且信息高度不透明,因此,外资银行和部分中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欺诈嫌疑。未来需要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在规范的基础上促进其发展。对此,金融所将与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持续跟踪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并实时做出评价。
本期论坛由我所副所长王国刚研究员主持。(霍冉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