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2011年6月8日上午,我所举办第227期《金融论坛》。本期论坛邀请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作《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看我国基本经济国情的变化》的讲座。陈佳贵主任的讲座主要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经济国情的多重视角。经济国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从工业化理论分析、从工业结构演进理论分析、从经济现代化理论分析等。陈佳贵介绍了自己对经济国情的分析角度,认为是一种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经济国情分析。从经济总量来讲,中国是大国经济。从三次产业来看,有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经济大国、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大国及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经济大国。
二是我国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陈佳贵认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了工业大国,这主要有6方面原因:一、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的后半阶段;二、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三、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占主体地位;四、我国成为工业对外贸易大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五、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工业服务的流通业;六、工业化到中期阶段后,工商业开始“反哺”农业。
三是中国已经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陈佳贵指出,中国已经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因为工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工业的现代化水平。通过一系列标准指标如工业效益指标、工业结构指标、环境指标的衡量,我国现在的工业现代化水平大概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我国的工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
四是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战略选择。陈佳贵认为,要想使我国成为工业强国,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重视自主创新和品牌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二、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积极探索工业现代化战略和产业政策;四、鼓励各地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业化模式和道路;五、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六、调整和完善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
讲座后,陈佳贵主任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同志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在人口红利、产业增加值等问题上展开了讨论。
本期论坛由我所所长王国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