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Alberto Forchielli先生认为,中国目前的对外投资已从原来主要关注于自然资源领域转向了高科技领域,从而以此跳出国内企业单纯的商品价格竞争模式。同时,Alberto Forchielli还认为,关系问题对于投资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很明显,世界上都是如此,只是各有各的特罢了。它直接关系到如何收购能提升对方的满意度以及如何抢先于其他对手完成收购等问题。
在谈到中国国企海外收购中为何成本颇高的问题时,Alberto Forchielli先生指出,可从两个角度寻找原因。一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收购事宜可以说是“情况不明、心中无数、信心不足”,因此,目前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普遍是通过一些中间商完成的。这些中间商具体表现为4类:1.投资银行;2.律师事务所;3.财务审计公司;4.管理咨询公司。而出于中间商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们往往会加大中国国企海外收购的成本。比如银行,由于其利益与收购企业的成交金额直接挂钩,因此投资银行会尽量使成交金额扩大,从而谋取自身利益。再如律师事务所,只有收购中出现的问题越多,他们才能收取更多的律师费,因此,他们会尽量给要进行收购的企业寻找或制造麻烦,从而扩大自身利益。至于咨询公司和审计财务公司,他们的盈利思路与律师事务所基本相似。但目前的现状时,这4类的担任中间商角色的企业,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若想降低海外收购的成本,需要培养中国自己的相关法律及咨询公司。
二是,中国国企海外收购事宜受多方因素制约,如审批部门众多、审批手续繁复等,导致中国国企海外收购所需的时间冗长、效率低下,所以很多外国企业不愿同中国国企进行收购谈判,除非两种情况:1.收购价格高到让外资企业觉得耗费大量时间等待是值得的;2.中国企业是唯一的买主。
但同时,Alberto Forchielli先生也表示,中国也在不断改进中,如中国的银行及律师们也在迅速走向国际化。他本人也表示,支持和鼓励中国的企业家走向世界,这样能尽量做到用外国人的思维考虑问题、认识世界,从而降低收购的成本。
我所所长王国刚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院内的50余人参加了本期《金融论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赵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