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廖学盛研究员在讲座中提到,古希腊的繁荣并非因为其是海洋文明的结果,因为古希腊也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其繁荣的源泉依然来自对于其本土及殖民地中奴隶的压榨与剥削。要想真正理解希腊社会形态的由来,就必须了解希腊的“邦”——以血缘为基础的公民集团统治下的小邦。对于18世纪时,有些人在将东西方历史对比研究时,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及西方(以古希腊为代表)民主主义的观点,廖学盛研究员持不同的看法。廖学盛研究员介绍说,在古希腊原始社会瓦解时,古希腊是有“王”的,无论是雅典还是斯巴达,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国家的制度是与国家的阶级等级结构、地理环境以及诸多因素相关的,决不能简单地将东西方对照来看。一般认为,古希腊“民主”是从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开始,到公元前338年结束。 古希腊的“民主”是以其政治独立为基础的,自从古希腊在公元前338年被马其顿王国打败后,就失去了其政治独立性,其“民主”也随之消失。同时,古希腊的“民主”是指在“公民集体”中,以“公民集会”、“民众法庭”和“元老贵族议事会”的形式表现的。而“公民”必须是具有本城邦血统的人,而城邦中的其他居民只能是“自由民”或奴隶。也就是说,只有成为“公民”才具有相关的民主权力。
廖学盛研究员指出,研究希腊的历史,不能总抱着一成不变的观点,随着更对考古成果的发现及解读,对历史的研究也应该抱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所所长王国刚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所内外的50余人参加了本期《金融论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赵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