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所党委精心安排了包括专题学习会、学思讲坛、集中参观学习、书记讲党课等在内的一系列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专题活动。我个人对照主题教育活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积极参加所党委、党支部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说,本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提升了一种思维——历史思维。7月10日,所党委组织带领金融所全体党员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学习。考古博物馆里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参观的同志都为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发出由衷赞叹。中国考古博物馆有一条“历史大道”,它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让我们对“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等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考古博物馆里的这条“历史大道”延展到我们金融所,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从2021年开始,金融所持续开展《金融学前沿报告》的撰写工作,每位青年同志深蹲一个学科领域。张晓晶所长和我们青年同志强调,“不知既往,不了解历史,就无法理解当下”。他要求我们在撰写前沿报告时,进行深度的文献回溯,绘制各研究领域的“知识树”,在错综复杂的理论枝蔓中找到主干,找出“前沿”的新叶子长在哪里,以及是如何生长出来的。主题教育开展后,特别是龚云书记来我们金融所后,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思维的重要性,让我们青年同志得到新的“沉淀”。如今,历史思维在学科研究中的运用,已不仅仅是所领导对我们青年同志的要求,更多地成为青年同志的一种学术自觉。
二是强化了一种作风——调查研究。我是2020年来到社科院参加工作的。作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历,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书本。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后,我所在的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立足金融风险防范的主业主责,积极申领了关于地方债务问题的调研任务。在室主任(支部书记)郑联盛研究员的带领或安排下,我先后前往了江苏、贵州、山东等多地就地方债务问题展开调研。这一系列的调研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在书本里、在文献里增长不了的见识。就以地方政府债务的调研为例——在文献里,我们可能找到央地事权财权不平衡、预算软约束等一系列影响地方债务的因素。但当我们在多地开展调研,与地方的主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地方官员对于经济发展“再快一点”、“再好一些”的殷切期盼。这时候,我们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矛盾究竟在哪里,而这些对于问题的“实感”(实际感受)是读再多文献也无法获得的。本次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我深刻领会,“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真切涵义。
三是领略了一种襟怀——家国情怀。7月4日,所党委邀请彭湃的孙女、彭士禄的女儿彭洁老师,以“忠于理想的两代人”为主题宣讲授课。彭洁老师为大家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烈士与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两代人为了实现同一个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故事。授课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彭洁老师的报告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彭士禄院士当时在苏联的学习异常困难,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还面临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很多同学都想过放弃,但每每想到,我们的国家因为没有核潜艇而受制于人,大家都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成功。这场教育活动让我重新审视,信仰和学问是什么关系?它让我意识到,坚持知识报国、学术报国的创造精神,坚持超越学术功利主义的理想精神,能让我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自觉、主动地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学术使命,把构建三大体系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向着“做有社科院气派的学者”这一目标而持续努力。
(供稿人: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 李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