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钱荒、民营银行、地方债、影子银行等相比,2014年城镇化成为热点。近日我国公布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得到了各方关注。推进城镇化,既有在金融危机下刺激经济平稳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是“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由此可见,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
新型城镇化的模式是建设“以城市为主导的区域”,以城市群为基础,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对投资、消费的巨大需求能够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有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以医疗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重点,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在城镇化和投资拉动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现今面临的主要挑战。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推进城镇化
面对城镇化的进程,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资金缺口问题,逐步推进市政债券的发行,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降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等相关制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新型城镇化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来推动。地方政府必然需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融资和再融资压力巨大。从欧洲、日本和韩国经验来看,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推动。美国虽然主要是市场主导,但是政策支持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通过体制上的创新来推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等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成为关注热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建立市场化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发行市政债是城镇化建设融资主要的手段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市场出现了以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来补充银行主导性金融系统的明显趋势,市政债在全球市场比例总体上呈现迅速发展势头,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投融资的各个领域,成为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
政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的有效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多探讨,目前比较认可的是PPP模式,就是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完善收益成本机制,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性。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设立民营银行,推动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创新路径。
大力拓展房地产业融资渠道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发行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而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启动了“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应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复苏的进程中房地产业确实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房地产企业融资来看,除了传统的信贷融资外,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创新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包括股票再融资、公司债、私募债、资产证券化、创业板、新三板等。近日房地产公司债发行重启成为市场热点,表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更转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发挥其在城镇化的主力军作用。
实际上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债券市场的发展得到各国重视而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与加强金融稳定,发挥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国内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完善,建立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与配套政策跟进
目前,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和低碳”已经达成共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地区的旅游地产和养老地产,例如海南将再度成为市场的热点,房地产业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而区域金融经济合作、财税金融政策、金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投融资等政策的完善将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