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实际上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相互融合的主旋律。目前,“一带一路”、亚太区域金融经济合作成为各方关注热点。中国海外投资的战略一定要以全球化的视角推进多方合作,包括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无疑会推动基础设施、城镇化和国际投资的进程。
以商业银行国际化推动企业“走出去”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推动力。中国商业银行要从服务国家战略和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无论是工行、中行、建行、农行还是招行、光大银行等都非常重视国际化进程,但是与全球化大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本土化经营能力、金融产品线、全球竞争力方面仍具有一定差距。无论是选择海外新设分支机构还是跨国并购或参股的方式,商业银行在由传统商业银行向跨国金融机构转变的进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潜力,推动海外市场的开拓及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在跨国经营中要放眼全球寻求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业务优势和特色,跟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推动有成长性和比较优势的企业寻找商机,满足客户的全球金融服务需求,找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大海外资源投入,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加速全球布局,增强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和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考虑到经济金融发展环境、直接投资和双边贸易、文化、体制和地理差距,在发展区域选择上,应以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新兴市场为重点,将欧美作为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同时根据政府间合作框架,将其他新兴市场作为战略性发展目标,在以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走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渐进式推进中国银行业全球化的路径,这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应成为商业银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和相关配套支持
应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必要的外汇资金支持。中国巨额外汇资产的投资管理面临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结构,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直接投资、资源等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目前,有必要推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跨出国门、提高中国品牌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金融服务业支持制造业等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应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成套设备出口融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BOT(特许权协议)等投融资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PPP模式逐步成为应用广泛的项目融资和实施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理念,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股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完善收益成本风险共担机制,促进政府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相互协调,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引导民资和政府合作推动海外投资进程。而从多层面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海外投资进程,包括设立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经济全球合作的有效创新路径。
从企业跨境融资的角度来看,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无疑可以推动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的效率。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市场传递机制和连锁反应日渐明显。股市、债市、汇市联动机制和风险传递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以人民币国际化和债券市场开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在我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激发了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的强烈需求。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跨境信贷及投资的支付清算,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同时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支持中资银行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布局,提高海外分支机构的竞争力。同时,稳步发展贸易融资和资产管理,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强化风险防范,护航中国企业、中国装备“走出去”进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债券市场的开放无疑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的进程。2006年,有关部门批准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行人民币债券和泛亚基金投资人民币债券,以及两家政策性银行发行境内美元债券,这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开端。2014年10月21日,英国政府发行的首只3年期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全球非中国发行的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债券发行收入将被纳入英国外汇储备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
2007年7月,中央政府批准内地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中国法人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内地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不断提速。近年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全球化布局范围正从亚洲向欧洲、北美以及南美洲等地区拓展,欧洲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亚洲以外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今后应逐步发展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伦敦在内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行债券融资,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丰富机构投资者的层次,完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还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各离岸市场、货币当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间的合作,降低人民币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和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与市场信心,以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海外投资的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对冲汇率风险,也需要关注国际资本周期性流出风险。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流程和本币贬值的压力,而继瑞士、丹麦、土耳其、加拿大竞相降息之后,欧洲央行量化宽松如期推出,全球低利率时代并未因美联储退出QE3而结束,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资产价格、进出口、利率和汇率的影响。应从政策面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掉期、远期结售汇等对冲工具,完善外汇市场和外汇理财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和投资产品,帮助进出口企业和跨境投资机构对冲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对中国而言,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和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应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审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积极应对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环境变化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应着力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等金融改革的步骤和顺序,同时从政策层、监管层、市场层不同角度有效防范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目前在沪港通开通,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监管的跨境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监管机构的合作、市场、投资者保护等层面的合作等,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和风险对冲机制。
同时,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成立的区域性多边机构在推进各国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一定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简言之,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一定要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宏观政策、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投资地区与行业、税收政策、法律环境等综合因素。反思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应对全球化的调整,我们一定要了解全球财富流向的最新趋势,推动政府、贸易、监管、金融、企业、法律等各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对接。在推进金融机构和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进度,充分提高中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在把握投资机会的同时合理规避市场风险,以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推进企业海外投资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