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分析,根据货币政策规则在各国的实践经验,并基于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模型以及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试图探索适合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货币政策规则,并通过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试图构建在货币政策规则框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首先,针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以及货币政策规则在各国实施的经验总结,论文提出利用货币政策规则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
其次,对货币政策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述,区分了工具规则和目标盯住规则,并重点研究了几种主要的货币政策规则,如货币数量规则、利率规则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等。论文试图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度框架下实施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第三,对中国从1984年经济改革开放至今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反思。根据宏观调控的经济周期特征,对不同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框架下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差异,提出利用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来构建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命题。
第四,分析了货币数量规则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以及货币供应量是否应该继续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通过对货币数量规则理论的研究以及国际经验的考察,论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应量、信贷与总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中国货币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层次的可控性来研究货币数量规则在中国的适应性以及中国是否应该继续采取货币数量作为中介目标。
第五,研究了利率规则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证研究,并以此说明利率是否适合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论文通过对利率规则理论的历史演进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较详尽的评述,并对不同扩展形式的泰勒型规则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中国利率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论文探讨了中国是否可以采取泰勒型规则的货币政策形式,以及利率是否应该纳入到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
第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结合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工业化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化国家的实践,论文试图归纳出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结合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情形,论证中国是否应该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论文采取最优化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并采取历史分析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方法,论文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实行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或者以通货膨胀为主的最终目标,同时兼顾其他最终目标,以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将短期利率纳入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以规则的货币政策制度来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性、约束力以及透明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框架下发挥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的微调功能,以应对随时出现意外冲击。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货币政策规则:历史演进与最新进展
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内涵与扩展
第四章 货币数量规则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选择
第五章 利率规则与利率中介目标的选择
第六章 通货膨胀目标盯住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第七章 基本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