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开了两个会,有一个会是蒙戴尔文集在中国的首发式。蒙戴尔在理论上很大的贡献在于对货币区的论述,特别是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作用。用他的理论套过来,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很大,中国货币政策想达到某些目标有时候却不一定能够达到。我觉得这一点对于认识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很重要。
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有一个研究者宣告了他的一个研究成果,他研究的是中国和美国固定资产投资走势,资料显示,1997年之前两国完全不相关,而1997年之后则完全正相关。我回去之后开始查资料,我又找到两个能够支持中美经济联系增强的证据,一个是中国和美国的CPI在1997年之前完全不相关,但是1997年之后走势完全相同。另一个证据是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完全相同,中间有一个稳定的1.5的利差。比如:美国国债收益率如果是2,中国就是3.5。
这样三组重要的数据给我们货币政策提出了警示。
当然,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物价走势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全面影响中国市场,而是通过对外部门来影响。它影响我们的贸易品,而非贸易品市场不和美国一致。非贸易品比如电力,不能通过进口过来,还有房地产,大量非贸易品的走势不受美国影响,而受到中国货币政策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从现象看,贸易品这块是通货紧缩倾向,非贸易品这块是通货膨胀的倾向。所以我们说,现在货币政策需要非常谨慎,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
我们觉得就货币方面做一些建议的话,应该更谨慎一些,多采取一些信贷政策,比如像“121”政策,这个政策大方向是对的----尽管中间有些政策措施可能稍微粗糙一点。房地产是非贸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容易产生资产泡沫的市场,对它就需要约束,而这个约束适宜采取信贷政策,而不是一般货币政策,这个我们需要加以区别。
有一些政策要针对结构,有一些政策要针对总量,在目前这样一种状况下,应该多采取结构性措施。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中国经济深深地卷人全球经济,而别的国家经济走势已经对我们生产贸易品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是行业发展,那么一些生产贸易品的行业多注意国际形势,多注意格林斯潘的讲话;而非贸易品行业,应该多注意国内货币政策走势。(在“2004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