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银行业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早已是不争之事实,从中国商业银行在2003年度《银行家》1000家大银行排名来说,其情况比2002年差。尽管国内商业银行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他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停下来等我们赶上去。
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什么发展不快?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为什么无法走出困境?一般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不良比率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经营效率不理想等。如在世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25家银行中,中国三大国有银行榜上有名(农行30.07%、工行25.69%、中行22.49%),即使建行没有进入排名榜,但不良贷款率也达到15.78%。
而在世界资本充足率最低的25家银行中,中国则有9家银行入选,最低的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5.13%,抗风险能力极差。还有,国内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率为57.79%,这与日本(87.4%)相比当然要好,但是与新加坡(39.55%)、香港(45.1%)、科威特(31.27%)的银行业相比则差甚大。还有,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没有一家超过1%的,最高的招行为0.69%,最低的农行0.1%。最好的不及香港汇丰银行的1/3,最差的则不及香港汇丰银行的1/20。
因此,标准普尔以国际通行的标准,如市场地位、资产质量、融资与资金流动性、资本率、盈利和政府支持等,来评估国内银行业的状况,尽管评级出来的结果会令人不满意,特别是对那些听惯了说好话的人来说,心理更是会不高兴,但这是事实,是国际评级机构对国内银行业一种评估,我们不要把这看得太重要。还有,这次评级还只是利用已公开的财务资料或其他公开信息作为分析的依据,还没有对国内银行业进行深入地了解与研究,如果使用非公开资料更全面,调查研究更为深入,所评出的结果肯定会比这更为难看。
因此,对于这次标准普尔的评级结果,我们不应该把它看的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这种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一方面,标准普尔对国内银行业的评级基本上是以国际标准来衡量的,通过这种衡量就可以知道国内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也就是说,国内银行业如果要走向国际市场,如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市、发债,标准普尔的评级就成了国际投资者观察国内银行业投资价值及风险水平的重要参考。如果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好、风险程度高,那么这家银行要卖出好价钱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家银行为了上市而上市,让其资产在国际市场贱卖,那么这家银行到国际市场上市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国内银行业应该借这次标准普尔评级的契机,如何来加大银行改革的力度,如何向国际标准看齐。
可以说,从1998年以来,国内银行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的改革有不少大的动作。无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股份制银行的确立,还是国有银行战线上的收缩、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等,都是一步步地把国内银行业推向了市场。特别是最近以来,国内银行业的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四大国有银行计划上市、县级分支机构的撤并、国有银行大幅度的裁员、全面实行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等。
但是,问题在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改革的正向效应总是消融在负向的影响之中。如政府为了让国有银行达到上市标准,要求国有银行下降不良贷款率,但是对四大国有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指标是下去,四大国有银行也能够按照下达的指标完成任务,特别是从账面上看所取得的成绩斐然,仅今年上半年四大国有银行就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半年时间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采取加大贷款总量,虽加长贷款周期,甚至于通过票据贴现空转对倒做大分母来达到的。在短期从账面上看,不良贷款率是降低了,但是通过非市场的手段达成的。2003年国内信贷超异常的增长就是这些非市场化方式的结果。
还有,在这次标准普尔的评级中,为什么一些股份银行的评级结果是那样差?难道仅仅是如一些股份制银行所强烈的反映那样,是标准普尔所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吗?我想并非如此。一些股份制银行评级之较低,完全是它们自己经营行为的结果。这些股份制银行在从市场募集到资金后,都是采取高速迅速扩张的粗放型方式。对实体经济来说,这种扩张方式都是导致泡沫与风险的重要原因,那么对银行业来说,所带来的风险更是会令人担忧。
最近,银监会就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整顿国内银行业,如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确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如让国际人才在国有银行担任关键职务,如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可以说,这些都国内银行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国内银行业的问题实质在哪里?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建立起有效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健康负责的董事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处理党管干部问题,即董事会的成员如何选择的问题;二是引进外部独立董事;三是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于第一个方面,这是中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确立的关键,如果还是党企不分、政企不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无法形成。对于独立董事,只能是长期而言,在短期内由于独立性有限,其起到作用也不会太大。因此,通过专门委员会来监督与辅助董事会的决策,效果会明显。其次,建立量化的核算体系以弱化高级管理者之权力,量化核算体系可以是目标阶段性的量化及部门、个人的业绩量化。第三,重组银行业务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运作组织,如明确业务名类,做核心业务,细化工作岗位及其职责,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整合流程。第四,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如何减少信用风险;如何确立信贷个人负责制等。第五,建立有效的多样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应该把让管理者的业绩与收入完全挂钩。还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党管干部、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金融法律体系重新界定等。
总之,国内银行业要走向世界,就得建立起真正的银行治理结构,而要做这一点,就必须取消国内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使国内商业银行真正成为一个市场经营实体,而不是一个准政府部门。必须取消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同时,改变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性任免、调动和职位变动机制,将这些权力归还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国内银行业的治理机制好了,国内银行业自然容易走向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