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份国内宏观调控以来,国内经济是否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一直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不少人担心,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不仅会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衰退,而且也会导致世界的不景气,从而使得刚从通货紧缩中走出的经济又回到原点。
但正如11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智利圣地亚哥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演讲中指出的那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中国无论是在粮食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等方面来看都了得较好的成绩。而且在这个基础上,200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因此,一些人所担心的中国经济“硬着陆”也不会发生。
对于这样一个判断,我是肯定与赞同的。因为,一年来,尽管国内宏观调控开始时,人们对中央完全行政化的宏观调控动作有不少疑问,也担心这次宏观调控可能走向以往国内宏观调控老路,“一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导致经济增长的上下波动。但实际上,那时候宏观调控基本上是市场不发达、不成熟,政府行政作用十分有效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次宏观调控是不同了。一是市场比以往成熟多了,而市场一旦走向正轨要想退回到计划是十分困难的;二是在市场较为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各方的利益博弈,中央政府希望完全行政化来调控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调控最为严厉的那几个月,内陆一些省份的领导人就公开地表示,他们那里不存在经济过热,也不需要宏观调控。也正是这样一种利益上的博弈,这次宏观调控只能是地方性的、局部的,因此,其调控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也不会全国性的。
三是这几年来,在国内市场逐渐成熟的同时,政府对市场的定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尽管这次宏观调控行政化的手段不少,但在性质上、规模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对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更不是从数量与规模上来控制而是以指引来引导。再加上银行的自主性与利益完全改观,只要一有机会不少经济主体在宏观调控时同样也会随机应变。看看,在宏观调控期间,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发放的情况,有哪一家银行停止过呢?同时,宏观调控正因为政府工作方式的改善,这次宏观调控也在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一直在变化。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方面,尽管这次宏观调控行政化的程度很高,但与以往的宏观调控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样的差别性也就决定了这次宏观调控根本就没有以往所称的“软着陆”或“硬着陆”。因为,这样的说法或思路仅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有了上述的一些基础,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国内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基本的态势。因为,一则国内经济走向市场之路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在寻找其发展之空间,都寻找种种获利之途径。加上政府的制度安排正在不断地拓展个人或单位经济生活权利之空间,教育的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许多条件,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中国经济有此为动力源,它的持续发展是不可逆转、回复及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从中国经济20多年所走过的路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从长期来看。
当然,从短期或近期来看,国内经济经过一年来调整,尽管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如银行信贷收缩过快、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过高、煤电油运输供应紧张、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并没有完全减弱、通货膨胀导致价格上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掠夺性的使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农村及边远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迟迟不能够改善等,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房地产过热或泡沫严重。这些都是国内经济短期平稳发展的障碍。
但是,以目前国内政府的务实,以目前政府谦虚(现在的政府喜欢经常听取来自各方意见与看法),是有智慧来克服这些障碍及找到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均衡点的。因此,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来说,政府只要密切跟踪关注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以及经济生活中种种风险,如通货膨胀的风险、投资过热的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以及全球的初级产品如原油价格的冲击等,让宏观调控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就可以确保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这正是国内外看好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