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在京闭幕。会议指出,2005年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就是说,如何保证2005年的中国经济走协调稳健增长之路,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
2004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年初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原材料基础性行业的瓶颈、煤电运输的紧缺、价格的上涨等,使国家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对此,央行曾希望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收紧信贷,减缓增长速度,但是效果不明显。到了4月中,中央果断采取行政性宏观调控方式,收紧信贷、严格土地审批、压缩几大行业的投资、控制大型项目上马等,使得有点过热的经济逐渐地降温。
对今年的宏观调控,开始时有人担心会不会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但结果证明,人们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中央政府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硬着陆”,而且基本上达到了政府原来的目标。
总的来说,一年,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抓准关键环节,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避免经济生活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多来中央所采取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和有效的。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下来的、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三农”
问题,今年以来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使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条件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就业途径的增加,使沿海不少地方低工资、待遇差的工作,农民工不愿意做了———但是,三农问题的解决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随着不少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如果农民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那么农民增收是否得以持续就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继续加大支农措施的力度,给农民更多的实惠。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
还有,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种种经济不均衡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需求波动剧烈、就业形势恶化、收入分配失衡、安全事故频现等,这些问题都表明,要保证明年经济协调稳健的增长,就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还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和已经实行的政策一样,这样的调控才是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是把握全局、有抑有扬的调控,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调控。
总之,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明年经济工作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