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金融系
在职研究生班
金融高级课程研修班
国家基金课题
院重大课题
院重点课题
国情调研课题
院青年课题
所重点课题
横向课题
《金融评论》
《金融论坛刊物》
博士文库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学术成果
规章制度
进站出站
表格下载
金融所简介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研究团队
监管部门
[ English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成果 > 2008科研成果
文章:淘尽黄沙始见金----改革开放30年信托业发展回眸(胡滨等;12月)
文章: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闫小娜;12月)
文章:美国金融危机不能都归咎于银行家(罗滢译;12月25日)
文章:“房价不大跌”的结论未必可信(刘煜辉;12月30日)
文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危机生存之道(袁增霆等;12月)
文章:国际对冲基金的中国资产配置研究(张跃文;12月)
文章:完善产权市场定价体系的5大对策(周茂清;12月)
文章: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与油价泡沫(殷剑峰;11月)
文章:以加法做减法 中国股市涅槃的政策取向(下)(王国刚;12月23日)
文章:国际货币体系的失灵与矫正(闫小娜;12月19日)
文章:民间金融将更有空间(杨涛;12月16日)
文章:以加法做减法,中国股市涅槃的政策取向(上)(王国刚;12月16日)
文章:说说保增长与保房价(易宪容;12月11日)
文章:赶快让人民币离开“美元锚”(刘煜辉;12月10日)
文章:2008年银行系理财产品深度评析(袁增霆;12月)
文章:股民请注意,现在不是“5•19”(尹中立;12月9日)
文章:人民币应保持有效汇率的稳定(刘煜辉;12月8日)
文章:深圳楼市回暖原因是价格下调(易宪容;12月5日)
文章: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境(周茂清;11月)
文章:保经济增长不是保楼市泡沫(易宪容;12月4日)
文章:“宽货币、紧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周茂清;12月3日)
文章:要有彻底与过去告别的勇气(刘煜辉;12月3日)
文章:房地产市场的理性调整与通货膨胀控制(董裕平;11月)
文章:以专项证券投资基金应对“大小非”(张跃文;12月日)
文章:中国银行体系资金过剩对策分析(王国刚;12月1日)
文章:八大视角看中国金融业开放(闫小娜;11月24日)
文章:次贷危机背景下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考(周茂清;11月)
文章:保障性住房投资:刺激投资与改善民生结合点(尹中立;11月21日)
文章:金融危机与美国式乐观主义(杨涛;11月21日)
文章: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4万亿大投资(刘煜辉;11月18日)
文章:强政府还是弱政府(杨涛;11月17日)
文章:对产权市场定位的再思考(周茂清;11月)
文章:政府政策应顺应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易宪容;11月16日)
文章: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是一招活棋(尹中立;11月14日)
文章:亲历危机中的美国经济生活(罗滢;11月11日)
文章:对冲基金挑战中国金融监管(张跃文;11月11日)
文章:逃匿顺周期陷阱的金融机构(袁增霆;11月)
文章:不能走老路,应完善住房保障(尹中立;11月14日)
文章:增值税转型的宏观视野(杨涛;11月13日)
文章:确立以消费为主导的住房市场(易宪容;11月13日)
文章:房地产市场面临以消费为主导的模式之变(易宪容;11月12日)
文章:小企业融资担保建言(董裕平等;11月)
文章:经济萧条有时并不是坏事(董裕平;11月10日)
文章:说说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问题(易宪容;11月11日)
文章:必须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尹中立等;11月10日)
文章:强烈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何会打折扣(王国刚;11月6日)
文章:金融海啸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罗滢;11月6日)
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国际金融秩序(易宪容;11月6日)
文章:美国经济难逃衰退厄运(董裕平;11月1日)
文章:美国发展模式引发灾难(曹红辉;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