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各国主权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欧洲主权信用风险的暴露将愈发充分。欧洲银行业到底会走向何方,这不仅取决于彼时的风险暴露程度,还取决于各国之间的利害权衡。
近几个月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欧洲央行新任总裁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向欧元区银行业提供三年期无限制的流动性支持,以防止欧洲银行业危机进一步升级。尽管如此,但单单是流动性支持,并不足以修复欧洲银行业异常羸弱的资产负债表,更难寄望于银行业通过信贷扩张,重启欧洲经济的复苏。
根据德国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消息,6家德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核心资本缺口约在131亿欧元左右,而根据有关方面的估计,整个欧洲银行业目前的资本缺口可能高达1151亿欧元。应该说,这样一个评估结果并不出乎市场的意料。不过,对于众多的市场人士而言,他们更为担心的,可能还不是资本金匮乏问题本身,而是随着欧洲经济前景日渐黯淡,欧洲银行业的资本缺口还会恶化到什么程度?银行业能采取什么方法充实自身资本,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意料之中的困境
应该说,欧洲银行业资本匮乏的现状本在投资者的意料之中。
首先,欧洲经济增长的减速及金融危机的扩散本身就给银行体系带来了许多企业坏账;其次,新成立的欧洲银行监管局为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银行的核心资本标准;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欧洲银行持有大量的各国主权债务,这些债务在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升级之前,都属于高等级资产,其所对应的风险权数很低,甚或为零。但随着市场的恶化,相当部分国家的主权信用被降级。按现行的风险计量方法,意味着这些资产所对应的风险会大幅提升,进而导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在资本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迅速下降,银行的资本缺口由此陡然扩大。
面对这一困境,欧洲银行业的出路何在?前景如何?这是全球投资者,乃至各国政策当局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不乐观的筹集资本方式
从传统上讲,银行要弥补资本缺口,修复资产负债表,大致可以从资产或资本两方面入手。从资产方讲,就是调整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压缩风险资产规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银行目前出问题的,正是其各类资产中风险最低的主权债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来降低风险显然行不通。因此,剩下的就只能想办法筹集资本了。一般说来,银行核心资本补充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其一,公开或非公开地向私人投资者进行直接募集;其二,国际性救助;其三,政府财政注资。但这几条道路的前景也都不很乐观。
首先,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市场的担忧不断升级,欧洲银行业的融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融资成本迅速飙升。为此,欧洲稳定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及欧洲央行,不得不携手救市,以纾缓欧洲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在寻求短期债务资金尚且难得的情况下,想在市场上吸引私人股权资本,只会更加困难。
其次,国际性救助,比如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也是一种可讨论的选择。无论是这些国际组织使用自身的资金,还是由其居中,吸收其他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都可以为欧洲银行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但这些国际性机构自有资金及融资能力都相当有限,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近期融资30 亿欧元尚且困难,遑论对整个欧洲银行业进行救助了。当然,作为更大范围的国际性组织,并拥有丰富的危机管理经验和监控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果参与救助,对缓解欧洲银行危机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救助的方案已在讨论当中。根据2011年11 月份G20 峰会的披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研究三种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联合起来,增加援助资金的规模,提升市场信心。第二种方案是国际上的参与者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新安排(New Arrangements to Borrow,简称“NAB”),参与对欧元区国家的救助。在该信贷安排下,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和其他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机构可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最高达58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这笔资金扣除已用部分,目前尚余1400亿美元的可贷款项。第三种方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更多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s”)并分配给其成员。欧洲国家央行可以使用这些特别提款权与其他央行交换欧元,尤其与那些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新换来的欧元将用来购买国债,以缓解国债收益率在市场上的压力。预计2012年2 月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将进一步讨论这些方案。
除此之外,政府注资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在过去几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英国曾多次采用这一手段来救助大型金融机构,效果不错。不过,现今欧洲大多数国家深陷债务危机,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之时,又如何拿得出大笔的资金补充银行资本呢?
未来的发展路径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欧洲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路径:第一条路径是主权债务危机彻底缓解,各国主权债务风险下降,从而使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减少,资本充足率状况由此得到改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出现这种结果需要奇迹发生。第二条路径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多个国家参与对欧洲银行业的救助。但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的资金实力依然有限,而欧盟外各国援助欧洲的意愿和能力也未必强劲,这种国际行动,或许很难扭转欧洲银行业的危局。最后解决问题的,可能还是第三条路径,即欧洲央行开动印钞机,支持各国政府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来获取资金,对银行进行注资。当然,这样一种选择,尽管能在技术层面维持银行不破产,但可能由此造就一批“僵尸银行”,加之货币超发,这一选择在长期内对经济的复苏和健康发展,未必是件好事。
总体说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12年一季度末,随着各国主权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欧洲主权信用风险的暴露将愈发充分。欧洲银行业到底会走向何方,这不仅取决于彼时的风险暴露程度,还取决于各国之间的利害权衡。
如果欧洲央行选择开动印钞机,支持各国政府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来获取资金,对银行进行注资,这样一种做法尽管在技术层面维持银行不破产,但可能由此造就一批“僵尸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