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的塑化剂风波让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很受伤,当事者酒鬼酒的股价从60多一直跌到现在的30元,正好跌了50%,最牛的贵州茅台也走下神坛,从260元跌到200以下。
笔者之所以要提茅台,因为它是众多投资者顶礼膜拜的股票,该股票从年线看,几乎每年都是红的,除了2008年跌了50%以外,其余都是上涨的,创造了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神话。即使受到塑化剂风波的影响,贵州茅台的2012年年线还是红的,只要未来十几个交易日不再下跌。茅台的股价今年还是上涨的。
大跌之后,市场对白酒行业出现了多空激烈的交锋,这从市场的交易量上就可以看出来:交易量急剧放大,但却出现滞涨,即使12月5日市场大幅度反弹,白酒行业的股票涨幅很小。从公开交易信息看,有机构入场,也有机构在不计成本抛售。
股票市场的多空激战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出现了空前的不一致。作为曾经研究过白酒行业的证券分析师,笔者还是想写一点文字来谈谈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先来分析以下大家最关注的塑化剂来源问题。从酒鬼酒的公告看,似乎整个生产流程都不会出现塑化剂,“只有一个临时的10米长的塑料管道”,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释怀。那么,这些超标的塑化剂究竟来源哪里?
只有一种可能,从基酒里来的。白酒行业的最重要秘密就在基酒里面。
十几年前的白酒行业大多数都自产自销,每个企业出售的白酒基本上是自己生产的,这个阶段的所谓基酒都是自己生产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之后,发现要保持销售收入的逐年增长就必须打破自产自销的老框框,开始从别人手里购买基酒,勾兑好了以后贴上自己的牌子出售。市场效果良好,不仅销售收入增长,而且利润率也上升。
既然购买别人的基酒勾兑后可以卖个好价格,那么,别人生产的酒直接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且不更简单?无论是贵州茅台还是五粮液,都有很多品牌,消费者大多数以为这些标上“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酒就是茅台酒厂生产的,其实,只是贴牌而已。这是否属于“消费欺诈”行为?笔者不是法学专家,不敢妄断,希望大家继续讨论。
贴牌销售的始作俑者是五粮液,贵州茅台现在的做法是学习五粮液的。后来的其他诸多公司也都是学习和模仿五粮液的。
既然酒不是自己生产的,那么,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就自然无从谈起了。我没有专门研究过酒鬼酒公司,不知道该公司是否从外面购买基酒,但可以确认的是,五粮液、贵州茅台及洋河的相当数量的基酒都是外购的。
奶粉里面为什么出现有毒物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牛奶是分散收购的,牛奶加工企业很难对奶农进行质量控制。同样,白酒企业从外面购买基酒,基酒里面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就很难控制了。
如果说基酒里面的有害物质对于白酒上市公司来说是冤枉的话,那么,在年份酒里面添加的各种香精则是这些公司自主行为。
国内最早策划年份酒概念的是贵州茅台,在公司股票上市前后推出了15年陈酿、30年陈酿和50年陈酿,后来有增加了80年陈酿。笔者在2001年前后曾经两次到贵州茅台调研,两次都约见了当时的总经理乔洪,当时乔很得意他的年份就概念。时候来看,贵州茅台的年份酒的确是它的增长点,给公司带来的非常好的效益。后来,各白酒上市公司都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年份酒,似乎中国在几十年前囤积了很多好酒。
从生产工艺上看,茅台确有几十年前的陈货,但30年前的茅台酒产量只有200吨,即使都留到现在来卖也不够呀?而五粮液等浓香型白酒不可能有陈酒,在酒厂存放的时间不会超过1年,何来10年、20年陈酿?
所谓的年份酒,其实就是在基酒里面添加了香精,把几块钱的东西变成了几千块钱。笔者有个疑问,这些添加剂是否与塑化剂有关?希望有关食品卫生部门出面给消费者以权威的解释。
塑化剂的威力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它撕开了掩盖白酒行业诸多秘密的遮羞布,它会冲击整个白酒行业的产业链及生存状态。
曾经的繁华终将落幕,白酒也不例外,白酒行业的股票当然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