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也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无论是2013年还是未来几年,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将是整个经济政策的重心。
那么,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到底包括些什么内容?这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何以可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笔者以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实体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资产价格上涨来推高GDP上升,来显示GDP增长速度。从2008年到2012年,我国银行信贷增长高达35万亿以上,社会融资总额达到63万亿以上,过度的信贷扩张推高了资产价格的急速扩张,尤其是住房价格。比如北京近十年住房价格就上涨了10倍以上,这种资产价格急速扩张之势促成了2009年中国GDP的V字形反弹,中国GDP增速也因此在世界上鹤立鸡群。很显然,这种以信用快速扩张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来推高的GDP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而是“不实在”的经济增长,当然也不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上述的意义上,“实实在在”的增长就得挤出资产价格泡沫。
不过,尽管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中有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的精神,但是由于当前中国住房市场仍然是一个投机炒作盛行的市场,无论是从住房增量来说还是从存量来说,这种现状都还没有改变。因为当前市场的价格仍然由市场预期来决定,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住房消费供求关系来决定。如果政府房地产政策不能够给市场一个清楚明确的预期,即促使这个市场真正转型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但要真正地转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上来仍非易事。道理很简单,只要住房是一个以投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只要这个市场仍然有利可图,那么购买一套住房同样可以是投机投资赚钱的工具,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少政府官员总以为购买一套住房就只是消费而不是投资。所以,如果有这样的假定,或经济政策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那么中国住房市场要实现转型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从最近住房市场销售量升价涨及各行各业都涌入土地市场的情况来看,不仅早几年住房投机投资暴利仍然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扩张速度,而且也还在吸引新企业涌入。如果这样的局面没有扭转,“实实在在”经济增长就会面对许多困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会增加许多困扰。
其次,“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各要素市场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人类生存环境得以保护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回首2008年以来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过度消费未来,致使这些国家与个人负债累累。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个人消费严重萎缩,国家经济衰退,整个经济又回到几十年前。而前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既有利用廉价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也有以住房为主的资产价格快速飙升激励企业、个人及政府严重超支未来的增长。特别是以“房地产化”主导的经济增长更是过度消费未来及不可持续的增长。因此,“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不仅在于更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也在于改变当前扭曲的产业结构及改变当前以“房地产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再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主要载体,并提出“有质量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因为城镇化或城市化主要功能就是让散落在广阔土地上的农民进城。这不仅在于城市扩张要增加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建造大量进城后的农民住房,并以此来拉动整个经济投资与消费及经济增长,还在于农民进城将提高国家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与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以及为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可以说,目前近7亿农村人口仍然徘徊在国家城镇化进程之外,如果这些人口自然有序地进入城市,随着他们收入的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将获得无限潜力。
当然,有质量的城镇化不仅在于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在这个方面更多是一个市场自然演进的过程,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因为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会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仅是城市空间的城镇化,只能是“伪城镇化”,所以,有质量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如果农民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那么这种城镇化是谈不上有质量的。
就当前的市场条件及制度背景来说,农民进城有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个先决条件,得有最为基本的居住空间,而这种居住空间光靠政府财政来建设是不容易完成的,即使可完成时间也会拖得难以估计的漫长,因此,农民进城的居住条件更多的要让市场来解决。换言之,农民进城的前提就是住房市场回到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尽早使楼价回到合理水平。第二个先决条件,还得着手重大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有进城的第一桶金及找到适应其生活的城市。如果这些前提条件无法落实,那么有质量的城镇化也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以上的经济逻辑分析来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有质量的城镇化是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能够得以落实,需要几大前提条件及重大的制度改革。据此可以判定,为了实现明年以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在相关制度改革上会跨出较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