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向前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为此付出了积极的努力:2012年,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0.7倍,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1.1倍;2013年7月份,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可能于近期获准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正越来越多地偏重价格信号的传递。以上均预示利率市场化开始提速。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近切需要创新金融工具进行配合。之前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利率掉期(IRS)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在很大程度上为市场参与者管理利率风险,提高价格发现效率,树立有效利率基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重要工具,国债期货始终千呼万唤难出来,18年前试点失败的阴影一直萦绕不肯散去。
可喜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国债期货终于在9月6日正式上市交易。原来市场担心会受“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影响而大大推迟,但看来决策部门十分坚定,按照原计划推进,这说明推出国债期货对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的意义显著加大,已经被提到金融改革的战略高度。
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市场翘首以待多时。此时推出国债期货,意义非凡,时机也非常好,因为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在加快,债券现货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复杂环境下各类机构对利率风险的规避需求也急剧增加。虽因交易规则较谨慎,同时参与的机构类型与数量有限,初期交易未必十分活络,但它无疑将吸引各类资金的极大关注。
国债期货使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效实现套期保值策略,规避利率风险。套保交易者想建仓但资金尚未到位,同时担心未来利率下跌,此时可以买入国债期货,等资金到位时,在现货市场买入国债,并将国债期货平仓;若想实现远期卖出,则可进行反向操作。这也适用于一级市场,承销商对于债券发行可以进行套保,比如针对投标的多头,进行国债期货的卖出对冲,规避利率风险。它可与国债预发行配合使用。
市场参与者通常选择期货市场调整资产组合,客观上有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低和执行效率高等特点,是重要基础。套利者的活动保证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够迅速传递到现货市场。因解决了大量非集中交易和一对一价格谈判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等问题,期货市场能够弥补现货市场不足,完善现货市场,并有效揭示远期交易价格。正因如此,很多现货市场的定价谈判都以同类产品的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基准。
国债期货还能够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由于国债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冲利率风险的手段,使得参与者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更深入、更活跃进进行交易,从而促进债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提高流动性。成熟市场的先例表明了这一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长期国债期货于1977年上市时,美国长期国债现货市场买、卖价差是1/4点,但经过几年的时间,这一差额迅速降至1/32点,正好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的最小价格变动单位。现券市场价格波动幅度的减小说明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而活跃的国债交易市场反过来又促进国债一级市场的发展。
因为国债期货的交割是通过可交割债券实现的,而可交割债券可能是原来交易并不活跃的存量债券,这样就有可能对这些存量债券起到“激活”的作用。实际上,中国的国债余额虽已有8万亿元左右,但其中真正有交易的不过一、二成而已,活跃交易的量就更少。“激活”这些债券,对市场流动性的贡献会很大,并有扩散作用。另外,可交割债券的来源既有银行间市场也有交易所市场,交割时非常便利,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促进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国债期货还便于投资者调整投资组合和进行流动性管理。国债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率高以及易于卖空等特点,在预期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可以迅速卖出(买入)国债期货,快速调整资产组合的规模和久期。在国债期货出现之前,这主要是通过在现货市场买卖现券的方式实现,易出现价差扩大和流动性限制。正因如此,也可避免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在交割月时卖出期货,可以很快拿到资金。只是目前交割月持仓限额较小,只有100手即1亿元,对于大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有吃不饱的感觉。当然,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此持仓限额也可以动态调整,将上限逐渐放大。
以上各项功能的实现,都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也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在迅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有效管理利率风险,反过来又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国债期货的推出对债券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以上分析已经给出了解答,比如提高流动性,有效发现价格以形成更完善收益率曲线,促进一级市场发行等。那么会否增大市场的波动性?在上市初期可能会的,因为随着长期积蓄的做空需求的涌现,尤其当前债券环境不好,所以一开始可能带动现券利率小幅上行。这与利率掉期推出时的情况类似,会有领涨领跌的效果,影响现货市场利率变动的节奏与幅度。但因为对可交割债券的需求提升,这些4-7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会平稳甚至下降,并可能带来扩散效应,部分抵销短期的不利影响。但中长期看,国债期货对债券市场还是会起到稳定和平抑作用。
那么国债期货是否将分流股市资金?市场对这个问题过分关注了,几乎每出现一个产品,比如过去的股指期货,也都会提到这个问题。换个角度看可能更有意义:资金多了一个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哪个市场会更有机会?资金永远是哪个市场有吸引力就走向哪里。至于股市,最近几年没有国债期货,资金不也同样分流,就是因为这个市场吸引力不够。如今已进入金融自由化大潮,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巨大,金融资产最近10年已经翻了六、七倍,真的不可以再用老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如今金融产品百花齐放,资金选择众多,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人以1992至199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做比较,当时国债期货兴盛时,股市无人问津,而国债期货关闭后,股市立即呈现暴涨走势,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的移动迹象非常明显。但要具体分析,因为当时资金之所以云集国债期货市场,主要是因为可去的地方极其有限:实体经济处于经济过热后的调控阶段,还有后遗症,缺乏投资机会;债券规模小,也鲜有理财产品可供选择;房地产投资完全缺乏热度,无人关注,各路资金还完全没有房地产的概念;仅有少数商品期货,规模不大,无其他金融衍生品供投资者参与。所以在那个时候,国债期货能够大量吸引和分流资金。但实际上,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股票市场与国债期货在交易量以及价格波动性等方面的相关性很小。在当前投资者日益成熟而金融产品极大丰富的阶段,股市若表现不好,很难会是国债期货分流的结果。
国债期货上市后的表现与投资者结构密切相关。来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共有437家机构投资者以客户形式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其中包括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非金融类公司。金融类公司一共有299家,占全部机构投资者的68.42%。截至2012年12月底,全部机构投资者的总成交量为1129614手。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是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绝对主力,成交量占全部机构投资者的92.27%。
我们相信上述投资者未来都会参与到国债期货的正式交易中来。但在初期,由于多方面原因,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其实无论是类型和数量都受限。总体看,在一段时间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相当一部分股指期货客户和散户的参与力度会大一些。证券公司无论自营还是资产管理都可以参与;在资管产品里,无论是集合产品、定向产品和专项产品都能够进入,原来对专项资管产品的限制后来被取消;基金公司虽已被放行,但因老产品需要重新签约,新产品的募集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参与力度有限;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则无法参与。
银行、保险、年金以及社保何时能够参与,目前仍需等待。商业银行正与各监管部门谈判,争取以全面结算会员的身份进入,希望同时能开展自营、清算甚至经纪业务,但尚未有结果。商业银行持有5万亿元的国债,占国债存量的70%,它的参与对于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很重要,所以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是早晚的事;但银行很难争取到经纪业务,同时开展自营和清算可能性更大。是否所有的银行都以一个模式进入,也不一定,也许会有些中小银行将以客户方式进入。外资银行很积极,但开户需要境内独立法人。保险以客户名义参加的可能性大,但需要时间,且主要以做套保业务为主。保险的股票席位正处移交期,不太可能再申请新席位。年金和QFII现在可以做股指期货,国债期货需要点时间。信托一向是最慢的。社保的时间也不会短。
正因如此,国债期货上市初期交易不至于特别火爆,就如同股指期货当时的情况一样。但会有相当一批资金长期关注并参与这个市场则是必然的。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国债期货的容量非常大,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资金。
此次国债期货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即是要以史为鉴,防止“327”事件重演及出现逼空风险。1995年万国证券的轰然倒下多年来一直在警醒世人,而2005年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PIMCO在国债期货市场上的逼空,更是曾吸引无数人的眼球。防止逼空及恶意操作在此次国债期货的规则上有很多体现,如要求证券公司以国债期货合约价值的5%计算国债期货投资规模;基金买入合约价值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5%,卖出合约价值不超过其持有债券总市值的30%,并限制日间回转交易。还有一系列制度保障,包括保证金、涨跌停板、持仓限额、大户报告和强行平仓等。
另外,国债现货市场发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327”事件重演。在1995年时,可流通国债规模仅1000亿元。而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7万亿元,记账式国债余额接近8万亿元,其中剩余期限4-7年的国债存量为2万亿元,剔除持有至到期账户中的国债,实际可交易的国债估计近3000亿元;年国债现货交易额超过9万亿元,国债回购交易额近45万亿元。在发行市场,财政部建立了关键期限国债定期滚动发行机制,7年期国债每月发行1次,5年期国债每2个月一次,每期300亿规模,仅2013年就发行5400亿。
从9月6日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当天的情况看,共成交360亿元,三个品种的期货合约走势平稳,最终以红盘或平盘报收。股票市场并未如很多人预计的那样受到冲击,反而上涨17点,与国债期货市场交相辉映。这预示着国债期货市场的一个好的开始。
此次国债期货的推出,还有利进一步的产品创新,预计以国债期货为投资标的或相关联的基金产品和资管产品会大量问世,可用于套保或套利交易的债券ETF的规模和交易量会扩大,刚发布的基金参与国债期货指引豁免了保本基金及特殊基金品种参与国债期货的比例限制,为很多创新型产品的推出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国债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
总之,国债期货的推出及相关创新工具的涌现,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后市场成员规避利率风险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减少了风险或障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