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金要求提高,银行盈利降低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首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行为,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逆周期缓冲资本受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信贷规模高速扩张,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达到30%甚至40%以上。对于这类银行,其需要的逆周期缓冲资本会非常高,由此得到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值也会非常高。另外,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显示,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但是不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存在一定差别,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将通过收较高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并降低其收益的方式,对这类信贷增速过快、资本充足率过低的商业银行产生影响。
二、超额准备金较低,缓冲效果有限
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较充裕时,由于超额准备金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监管部门准备金要求的提高并不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包括信贷行为。换言之,只要存款准备金要求增加的部分低于超额准备金水平,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降低超额准备金来弥补存款准备金要求增加的部分,而无需动用其他资源。此时,存款准备金要求的提高只会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在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上的配置,而不会对商业银行包括信贷投放在内的其他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反过来,当存款准备金要求增加的部分超过超额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则需要对其他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并从中抽取额外的资金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此时,准备金要求的提高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除准备金之外的其他资产配置行为,商业银行可能会收缩其信贷投放。信贷投放的收缩又将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而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减少,从而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12月以来,下降趋势明显。2005至2010年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最高为2008年12月,达5.11%;最低为2009年6月,仅为1.55%。至2010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目前超额准备金水平总体偏低,超额准备金所能起到的缓冲效果有限。以2010年底的数据为例,假设商业银行的平均超额准备金率为2%,那么只要存款准备金要求提高幅度超过2%,商业银行通过降低超额准备金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存款准备金提高的要求,超额准备金将无法继续起到缓冲的作用。
三、贷存比较高,直接压缩信贷
存款准备金要求的提高能否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水平。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保持在67%左右,相对稳定。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存比之和相应地也在不断上升。
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存比之和在此期间稳步上升,从2005年底的75%提高到2010年底的85%。说明目前金融机构存款中有85%的部分投放于准备金及贷款,只有很少一部分存款(15%左右)投放于其他资产,比如营运资金等。当监管当局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商业银行很可能会压缩信贷资产投放,从而导致银行体系以及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收缩。实际上,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水平要大大超过67%。假如一家商业银行贷存比达到75%的监管上限,当存款准备金率为20%时,意味着这家银行的存款中有95%的部分被用于贷款和准备金;投放于其他类型资产的存款部分的比例要低于5%。对于这些银行来说,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提高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压缩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四、宏观调控趋紧,收缩信号明显
除了通过影响商业银行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还体现在这一政策所传递的信号上,因为投资者的预期对于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推出会被市场认为是监管部门进一步收紧宏观政策的信号,进而强化了投资者对于未来宏观政策收紧的预期。当投资者具有强烈的政策紧缩预期时,即使政策本身所产生的直接效果相对有限,但这种紧缩预期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很大冲击。此外,与其他的调控政策相比,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控措施与微观主体的特征结合起来,调控更有针对性,反映出监管当局调控措施逐渐精细化的趋势。这一信号也将引起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五、制约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
信贷需求在不同银行间转移。在考虑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对市场整体的流动性进而资本市场的影响时,必须高度重视信贷需求会在不同的银行之间进行转移。换言之,当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而不是全部商业银行的行为产生影响时,尽管一些银行的信贷投放会减少,但市场总体信贷投放减少的程度可能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存在信贷需求的客户可以转向那些受动态调整机制影响较小的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体系整体提供的流动性受到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当信贷需求会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进行转移时,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影响大小取决于这一机制对商业银行业整体的影响程度。从现实情况来看,第一,受这一机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那些信贷增速过快、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对于其他银行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第二,目前央行还只是对部分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其他很多银行并不在这一机制调控范围之内。上述两个因素都削弱了动态调整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
市场整体流动性。制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市场整体的流动性。从整个市场来看,信贷虽然对市场整体流动性影响较大,但只是市场流动性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每年新增外汇占款达到数万亿元,意味着央行有相当数量的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到市场。在中央银行没有实现完全对冲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足。由于其他流动性来源的存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对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影响是有限的。此时,这一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会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