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认识、运用、发展和管理数字经济,如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观点,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数字中国”概念,并宣布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2017年10月,数字中国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为了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提到,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下,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从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再到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勾画出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为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夯实数字中国底座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正式开启我国新型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大幕。此后,“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又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数字元素。随着《“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规划的出台,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速。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包括“八大枢纽、十大集群”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均已实现光纤网络和5G网络的全覆盖,全国51.2万个行政村通宽带,87%的乡镇镇区可以使用5G网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目前在新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之一的网络支付领域,我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下一步应着力构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类数字资产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应,未来数字新基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日益凸显。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引领数字中国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行业。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实施,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署名文章,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同时,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在2022年6月2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健全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保障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支持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也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强化数字技术攻关 驱动数字中国提质
当下最常见的新兴数字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和大数据(D)等,这些都是世界各国角逐竞赛的主赛道,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主要引擎。尽管我国在部分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但一些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仍然受制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隐患。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技术创新需要包括人才、教育、资金、文化、社会以及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其中体制机制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勾勒出大致蓝图,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下一阶段,量子技术、隐私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虚拟实现等数字技术的前沿领域将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其中必然涉及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我国科技短板领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方面,要加大科创金融服务力度,充分发挥银行、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势和特点,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科技深度结合,构建敢贷、愿贷、能贷和会贷长效机制。
优化数字社会环境 提升数字中国感受
数字社会是作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是现实社会和数字虚拟社会的高度融合。近年来,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增长4296万,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手机支付、网上挂号、网络约车、网络订餐、线上会议及空中课堂等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常态。除此之外,数字乡村、数字教育以及数字文化也相继成为党中央高度关注和重点推进的领域。2019年5月,中办、国办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主要部署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等十项重点任务。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颁布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教育部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数字社会丰富了老百姓的工作生活体验,改善了工作生活质量,并通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提高了工作生活能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完善数字中国治理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数字技术不仅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也在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数字政府,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契机。据统计,截至 2021 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 10 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5 亿人,总使用量超过 620 亿次。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数字政府建设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改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重点方向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建设。因此,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数字服务效能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护航数字中国之路
在充分肯定数字经济价值意义及取得成绩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违反法律法规、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坚决纠正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针对数据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针对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于2021年2月7日正式印发《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规定平台不得滥用其优势地位,界定了平台经济中出现的不公平定价、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不合理搭售等垄断行为。经过平台经济专项整改,今后将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针对科技论理问题,2019年7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明确提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为此,必须树立“科技向善”理念,引导科技人才、企业和行业正确运用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福祉,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观。2022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明确,金融领域从业机构在金融领域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守正创新、数据安全、包容普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风险防控等7个方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构建数字合作格局 营造数字中国氛围
数字经济具有的互联网基因,体现着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为国际合作与共建创造了条件。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发布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首个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要密切观察、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目前,中国已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也是我国推行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举措之一,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2022年11月,在致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各自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相同。未来深化国际间数字经济交流合作,构建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建设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使命职责。
(供稿:金融所第四党支部 尹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