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三代对恢复五铢钱流通所做的努力
董卓铸行小钱,五铢钱流通从此一蹶不振。董卓滥杀无辜,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久便死于非命。此后,曹操的势力逐渐扩大,并且将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以中央朝廷的名义发布命令。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在兵败赤壁的这一年,曹操废黜了董卓小钱,力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劳而无功的努力
董卓铸行小钱,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谷价达到每斛50万枚五铢钱的天价,民间商品交易大多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公元208年,即董卓铸行小钱的18年之后,曹操废黜了董卓小钱,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结果也出了问题,谷价止不住地往下跌。谷贱伤农,出现谷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也是不妙。为什么曹操恢复五铢钱流通会引起谷价持续下跌的后果呢?分析其原因,是当时出现了货币流通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董卓铸行小钱之后的18年中,大家都在忙于战争,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军事物资十分匮乏,小钱泛滥成灾早已买不到东西,所以各地军事政权都没有铸钱。曹操废黜董卓小钱,恢复五铢旧钱的流通,也没有铸造新钱,所以货币流通总量有减无增,自然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用五铢钱标价的谷价持续下跌的局面。
曹操废黜董卓铸行的小钱,恢复五铢旧钱的流通,可能是受到荀悦货币思想的影响。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被曹操征辟入府,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官。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荀悦著成《申鉴》五卷。在《申鉴·时事》中,荀悦提出了恢复五铢钱流通的主张。荀悦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了,可以恢复五铢钱流通了。由于五铢钱大量流到外地,而不在京师,如果恢复五铢钱流通,外地的五铢钱是否会流入京师,购买京师的物资,从而造成京师物资短缺呢?荀悦的看法是,只要限制军用物资外流,京师的其它物资可以与外地互通有无,应该不会造成京师物资短缺。关于钱币总量供应是否会出现不足,荀悦认为恢复五铢钱流通之后,如果出现了五铢钱不敷使用的情况,朝廷开工铸造就是了。荀悦的观点,推敲起来很有些问题。首先,当时天下尚未实现统一,敌对军事力量还在,恢复五铢钱流通缺乏和平环境;第二,由于五铢钱散落四方,曹操控制的所谓“京师”出现物资大量外流的危险是存在的;第三,在钱币流通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曹操没有足够的铜材用来增铸钱币。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战争随时可能发生,铸钱所需的金属材料,属于重要军用物资,曹操不会将有限的金属材料资源,放在铸造钱币的用途上。
但是,尽管形势不利于五铢钱流通的恢复,曹操还是在公元208年下令废黜董卓铸行的小钱,恢复五铢钱的流通。曹操关于恢复五铢钱流通的法令,显然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不久之后又被曹操废止了。所以,在12年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再一次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子承父业的努力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后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代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3月,魏文帝曹丕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但是,曹丕关于恢复五铢钱流通的努力也失败了,他在下令恢复五铢钱流通当年的10月又废黜了五铢钱,命令百姓在商品交易时使用谷帛作为货币。
曹氏父子两代,在恢复五铢钱流通的事情上都遭到了失败,其原因很值得探讨。战争期间,铸行虚币大钱兑换旧钱或直接使用虚币大钱购买军用物资是扩大自己军事实力非常有效的手段,而铸行足值钱币便利民间商品交易则可能遭致敌对势力的破坏,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正当北方曹魏集团努力恢复五铢钱流通,采用足值钱币便利国民经济发展的时候,西南蜀汉集团已经铸行了虚币大钱——直百钱。如果魏蜀之间缺乏严格的经济边界的话,两种钱币出现并行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足值的钱币就会被熔毁。曹丕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时候,蜀汉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还都活着,掌握的军事力量也相当强大。曹魏政权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曹操刚刚去世,曹丕刚刚篡夺刘汉政权,曹魏朝廷政局不稳,形势有所不利,战事随时可能爆发。曹丕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在下令恢复五铢钱流通半年之后,就断然废黜了五铢钱,命令百姓在商品交易时使用谷帛作为货币。
孙承祖业的努力
曹操、曹丕父子努力恢复五铢钱的流通,都遭到失败,事情就落在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身上。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丕的儿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由于以谷帛作为货币的弊端很多,公元227年,曹叡取缔了以谷帛作为货币的制度,再次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曹叡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是通过朝廷认真讨论的。这时候,废黜钱币流通采用谷帛作为货币的法令已经实施了6年,其弊端已经十分明显。谷帛之物在商品交换中的活动十分频繁,谷帛作为普通商品参加交换是要根据不同质量类别称量交易。但是,谷帛作为货币,就承担起价值尺度的职能来。于是,人们投机取巧减少谷帛每标准单位的内在价值,通过将谷物淫湿,织造薄绢等方式从中渔利。尽管朝廷采用严刑予以打击,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因此,朝廷召开会议讨论解决办法。司马芝等大臣通过讨论认为,恢复五铢钱流通有三大好处:一是朝廷可以通过掌握钱币来控制社会财富,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财富的手段;二是可以减少对使用湿谷薄绢犯法者的刑罚,缓和社会矛盾;三是给民间商品交易活动带来便利。曹叡听从了司马芝等人的建议,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此后,五铢钱继续流通了近400年,直到公元621年,唐太祖李渊铸行开元通宝钱,五铢钱才彻底地退出了流通领域。
五铢钱流通依然萧条
曹操恢复五铢钱的流通,只是在法律上宣布恢复,并未实施铸造,因此钱币供应量不足,造成市场上谷价的不断下跌,恢复五铢钱流通的努力也就成为泡影。曹丕恢复五铢钱流通,似乎时机并不成熟。曹丕初篡帝位,四方未稳,刘备与孙权虎视眈眈望着北方,军事冲突一触即发。此时,曹魏朝廷当然不能将大量金属用于铸钱。不用金属铸钱,只好用谷帛作为货币。而谷帛作为货币的弊端十分严重,于是很快也失败了。到了曹叡即位时,刘备和孙权已经称帝,曹魏一方已经不是突出的政治攻击目标,三国稳定局面基本形成,恢复五铢钱流通也就具备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曹叡恢复五铢钱的流通,是通过更铸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钱币供应充足,具备可持续性。曹叡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便利了民间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自然也有利于曹魏国力的增强。
在此前后,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相继采用了铸行虚币大钱从民间敛财的措施,蜀汉政权铸行了“直百钱”,东吴政权铸行了“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曹魏政权始终没有采用铸行虚币大钱掠夺民间财富的措施,说明当时曹魏国力已经比蜀汉和东吴更为强盛。蜀汉与东吴比较,蜀汉更为贫弱。除了蜀汉采用虚币敛财政策比东吴更早之外,蜀汉政权竟然连冶铜的力量都十分缺乏,以至四处搜罗铜材,连刘备自己睡床的铜架子都用来熔铸钱币了。史书记载此事,意思是说刘备节俭奉公。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理解到蜀汉国力的贫弱,以至使刘备失去了铜制架子的床,只能到简陋的床上去睡觉。
曹叡终于实现了他的祖父、父亲未能实现的目标,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但是,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并不等于五铢钱的流通就能够繁盛起来。此时,自然经济已经兴起,黄河流域的坞堡组织日益增多,每一个坞堡组织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单位。各地区各坞堡之间,经济联系非常薄弱。生产和城市商业的破坏致使金属货币萎缩,商品交换经济衰退。因此,曹魏政权虽然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但是五铢钱的流通依然萧条。到了晋代,五铢钱流通的制度并没有改变,但是两晋150多年间,朝廷始终没有铸造钱币。这种状况,直到南北朝时期才逐步出现好转,五铢钱的流通开始复苏,但是仍然不能与两汉时期五铢钱流通的繁盛状况相比较。此后,隋朝实现了中国南北的统一,为五铢钱的流通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但是由于隋炀帝征发无度,人口大量死于战争和劳役,社会生产力遭受巨大破坏,五铢钱流通复苏的局面便似回光返照,很快归于结束。此后不久,李渊建立唐朝,五铢钱就彻底地退出了流通领域,开元通宝钱代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