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的未来。在想金融的未来的时候,大家都把未来着眼点放在互联网金融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金融服务上,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不是金融的未来。
中国金融的未来在哪里呢?首先在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角色的重新定位上、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上、在发展方式转型上、在中国实体经济矛盾的切实解决上,这是中国金融的未来,你们认为的未来都是皮毛的未来。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当有一个角度,那就是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度,抓住了这个角度就是抓住了金融服务业的实质。这个未来怎么能到来呢?大家知道靠路线图,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一个路线图,我昨天没看到,今天早上赶紧打了一份,还没有好好研究,只是粗粗看了一下。我很高兴,原因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60条,从倾向性上说没有倒退。大家都知道,十八大以后一年来,国外一直有一种评论,说我们中国现在出现的趋势是“政左经右”,这种评论是很反动的,但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让人看到了我们没有政治上向左转的问题,60条说明改革是往前走的,所以仅凭这点,我个人认为这个决定就是非常成功的。
在60条中,金融改革,文字只有11行半,我有些失望,我个人认为写得不太到位。中国金融未来在哪里呢?刚才我说过,在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中,在如何为实体经济更好服务中,我们在研究金融改革路线图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的金融业在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中国的金融业大家知道,从体量来说,是比较大的,我们有将近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GDP不到美国50%的情况下,M2总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5倍还多一些;全社会的总储蓄率现在是52%,家庭储蓄率这些年稳定在20%左右。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资源,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一个金融大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在金融改革上猜测特别多。但是现在这个《决定》发表之后,关于金融文字只有11行半,而且很多话都说过,所以我个人有些许失望。财税改革,有3条,文化体制改革4条,比财税还多1条,而金融在整个改革发展设计上只有1条,我觉得这说明在顶层设计者的眼里金融好像不是那么重要,金融受到如此冷落我感到失望。
中国金融本来应该在中国21世纪崛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尽管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实际已经是市场主导的经济,金融在这个市场主导经济中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不像改革开放之前,一切都是按计划,财政跟着计划走,银行、金融只是财政的钱袋子,现在时代变了,金融已经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先导力量、主导力量。所以现在假如我们在设计金融未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两个思考方向:一个路径就是看看中国实体经济结构到底有哪些矛盾急切地需要解决,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解决;第二就是在全球化发挥重要角色作用的时候,怎么样利用金融手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考虑的问题,即我们现在想金融的未来,那么“金融的现在”你搞清楚没有,我们“金融的现在”是什么样?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在谈金融的未来,那“金融的现在”呢?“金融的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谁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觉得我可能说不大清楚。中国现在金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我在这之前看过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那个讲话金融问题占比重很大。他非常重视金融问题,金融问题从风险角度看主要两个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第二是影子银行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审计署早就下去了,但是结论还没出来,我们关心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到底多大?银行贷款占比有多高?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不能让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成为拖累中国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现在中央都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可控,现在我们从一些论坛上,包括一些私下谈话,得知的最高数据是26万亿,但是审计署没回来,我们不能瞎说,得靠数据支撑。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央关于风险可控的判断是可信的,为什么呢?这些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个是2008年搞4万亿刺激计划,还有一个就是近年来房地产调控造成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只要这两个背景条件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就不会成为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
另外,影子银行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呢?第一是利率管制,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的金融管制。特别是央行的贷款规模控制,这两个因素迫使银行与信托公司结合,和其他一些机构结合,发理财产品,从这两个背景因素看,中国的影子银行都是管制逼出来的。如果下一步金融改革,我们按照金融自由化的取向来搞的话,影子银行问题就会逐渐消减,“土匪”就会变成正规军,从这一点可以说影子银行问题也不是金融改革的需顾虑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如果这两个判断大家同意的话,那么,中国金融改革现在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就是如何提高中国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中国金融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着眼点。但是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都是一些文件语言,一句话几个字就包含一个行业的事了,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没有当前形势的基本判断,没有这些东西,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纲领。
我们搞金融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当前对中国金融体系来说,风险是主要矛盾还是效率低是主要矛盾,你要找出一个主要矛盾来。我个人认为现在主要问题是效率低,怎样证明效率低?就是县域经济、三农领域、小微企业、民营科技等等,存在严重的资金可得性问题,中国金融资源这么丰富,这些领域都拿不到钱,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中国储蓄投资循环中有阻碍,我们没有解决,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我个人认为,中国金融改革,要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着眼点,应该公开提出以金融自由化为主基调。而且据我看,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讲话中提出的主基调基本都是国际标准的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思路。他讲利率市场化,降低行业进入门槛,让民资来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居民投资领域,建立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等等,都是属于放松管制的问题。中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是老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强烈收权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收和控都是有道理的,但现在情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监管已经比较成型了,金融微观主体的风险自控能力已大幅提高,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是主要矛盾,所以现在需要放权,到了需要激发微观主体积极性的时候了。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没有稿,讲了一小时,讲得非常好,内容非常精湛。他讲市场社会能办好的事,政府就不要管。在金融领域,假如微观主体能办好的,我觉得我们的管制就大可不必那么严了,应该放松了。所以现在我认为提高金融资源效率,金融领域中不必要的过多的行政管制要减少甚至取消,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加快配套设计,比如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大家都知道,这是放开资金价格管理,但是实际上背后不止这个东西。背后是让微观主体更多的有业务自主权利,这是关键。你让我有定价权了,假如我生产由你管,这个权利是不是有限的?从这一点说,如果实现利率市场化了,中央银行现在的贷款规模应该立即取消。现在贷款规模管制每年年初定一回,其合理性令人生疑。我到各地银行去调研发现,银行界的朋友对央行贷款规模管制十分抱怨。利率放开即价格放开,还有如果我生产多少自主决定了,我去开分厂分部你就别管了,但是现在每个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的时候,都很难,各地的银监局都管得很死,这条我觉得也应该放开。
再次我们监管上一系列过去看似中规中矩,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必须遵守的那些法律制度,我觉得都要进行调整。你想搞市场化,你想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你就整得彻底点,举凡存贷比监管,“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等等这些东西都要重新思考。我觉得所有这些管制放松的建议,实际上和加强监管即按照市场新形势加强监管是不矛盾的。因为巴塞尔Ⅲ有一些新指标,可以用新指标来代替。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业应当以放松管制为主基调,把取消行政性管制作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关键举措,我认为这是当务之急。
金融搞得怎么样,我觉得它关系到中国今后若干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成效,转型能不能成功,关键看金融手段运用得成不成功。现在中央非常重视财税问题,60条中财税改革占了3条,财税对于国家的稳定,对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事权和财权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它解决的是吃饭过日子问题,真正想发展,主要要解决金融问题,要把金融资源利用好。从全世界政府治理看,中国的社会治理能力,我们中共的执政能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仅凭中国的超稳定政治社会结构这一条,我们就足以傲视天下。现在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怎么来继续拓宽改革思路,好好想想金融业怎么做,给金融改革设定一个更优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至关重要。特别是刚才我说了,金融业的改革只有11行半,我有点失望,但是我也有点希望:即你说的越少越好,我们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可能会更大些。
中国金融的未来,就在于我们如何在《决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被不恰当金融管制压抑的金融家热情迸发出来,让金融服务真正体现普惠金融精神,使中国丰富的金融资源成为提升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引导性力量,成为中国升格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有力助推因素。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靠我们在现有改革思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当然也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多到基层去调研,听听下边的声音,让以后出台的各种改革方案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