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短期化,市场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也愈来愈显著。为维护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以防范由跨境资本流动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冲击为直接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越来越迫切。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就对今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管理层因此强调,只有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今年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才会更有成效。目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的改善以及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也恰好为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我们应抓紧这个机会,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内涵丰富,极富创新意义。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的需要;实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有利于平抑汇率短期波动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出实施有效管理需要满足充分条件,良好的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原先已有较为完善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措施这三个充分条件需至少满足二个;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中加入宏观审慎维度,可以使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和宏观审慎工具被用于抑制由跨境资本流动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累积,进而弥补一般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在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方面的不足。所以,从宏观审慎角度防范系统性风险,近年来已成各国共识,各国为此都在致力于构建资本管制(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审慎(防范金融风险)两个维度的管理框架,尽快完善服务宏观目标的政策工具箱。另外,欧美发达国家还在研究托宾税(类托宾税)等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以求搭配好宏观审慎和资本管制,完善宏观审慎监测评估机制和压力测试。他们把保留托宾税等资本管制等手段作为逆周期调控和事后管理工具。无疑,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在微观监管层面,需要牢固树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要区分监管与调控,监管要去宏观调控功能”的理念,保持监管体系基本稳定,并着力于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转变外汇管理方式,把监管重点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强化真实性、合规性监管。在这些方面,我国迈出的步子是很大的。
月初的央行工作会议总结了2018年我国外汇管理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金汇出比例限制,放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本金管理要求,允许开展套期保值,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完善内保外贷、对外直接投资、外币现钞、个人外汇业务、本外币特许兑换等重点领域管理,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违规活动;在外汇储备管理上,尽力拓展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顺应实体经济需求,完善个人经常项目、跨境投融资政策,实现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全覆盖等等。按照月初外汇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宏观审慎管理主要是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重大风险和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以市场化方式逆周期调节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跨市场、跨机构、跨币种和跨国境传染。
从微观视野看,跨境资本流动处于异常状态,就会带来跨境资本的流动风险。而异常跨境资本主要是基于投机目的、市场预期或汇率避险等目的而发生的非正常进出的资金,具有流动性强、投机性强、隐蔽性强等特征。因而,异常资本频繁跨境流动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金融市场稳定等均会造成不小的冲击。而由于其流动渠道广泛且隐蔽,监管的难度大增。归纳起来,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在异常资本流动渠道方面,预付货款+退款方式可能导致资金的大进大出;二是银行“创新”产品规避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海外直贷业务易诱发企业违规结汇风险;三是银行为内资企业办理金融衍生业务,无实需背景的掉期交易套利;四是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理财化,贸易融资脱实向虚。
因而,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下,微观监管需要对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的具体落实和密切配合。新的一年,按照外汇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微观监管需要在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审查,加强行为监管上下大功夫,以全力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汇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违法外汇交易平台等外汇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审核,坚持跨境交易留痕原则,加强穿透式监管,由此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载《上海证券报》2019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