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经济的规模、深度、韧性都已今非昔比,基本面非常稳健,且回旋空间足够大,这些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积极释放内需潜力将是三个发力重点。
2018年经济答卷揭晓。我国正在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但2018年的GDP具有特殊意义。这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下取得的综合国力成绩单,这一改革的核心是给中国经济去疴,不再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因此,90万亿GDP的内涵更好、质量更高。
另一方面,2018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6.7%、6.5%、6.4%,呈逐季下台阶之势,全年GDP同比增长也是如此。而拉长视野观察,GDP增速逐渐回落符合历史规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长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和消费为主的经济体。2018年,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达52.2%,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76.2%,大大高于上年的58.8%,已坐稳第一动力位置。由于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低于第二产业,而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而言又是个慢变量,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速放缓。而从全球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依然处于中高速阶段。
再具体分析,2018年中国经济这份成绩单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逐季加大的情形下交出的,尤为不易。从外部看,始于2016年中的全球经济复苏共振临近尾声,全球经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都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温,我国出口增速逐渐回落,净出口全年对GDP的贡献率为-8.6%。从内部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低于上年,但制造业投资受工业品利润仍在高位以及设备更新换代推动,全年保持了逐渐加速态势,9.5%的增速远高于上年的4.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样韧性十足,全年累计增长9.5%,高于上年的7.0%;只有基建投资因金融监管加强及财政支出进度偏慢一度单边下行。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消费增速持续放缓,既受到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后汽车消费陷入负增长的直接拖累,也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而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升有关。关于消费升级降级的争论在2018年非常热闹,而从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28.4%以及服务性消费占比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至44.2%来看,我国的消费总体仍在升级过程中。
基于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大环境,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可能加大。全球经济继续减速、贸易谈判仍具不确定性以及出口抢跑的透支效应等,有可能使出口增速继续回落。基建投资增速虽然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反弹,今年有望继续回升,但预计难以对冲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而消费增速预计则会继续受到收入放缓、杠杆率抬升的挤压。从经济周期看,目前库存周期已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则已连续三个月回落,再结合PPI涨幅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来看,企业明显在主动去库存;朱格拉周期在2018年推动了企业的设备更新,进而促使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走高,但这一周期已开始钝化,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速已开始触顶回落;房地产周期在人口拐点已过、调控基调未松的背景下进入了下半场,商品房销售增速仍在震荡回落过程中。
然而,今天我国经济的规模、深度、韧性都已今非昔比,基本面非常稳健,且回旋空间足够大,这些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换个角度看,发展机遇更大,各项改革将持续深入。其一,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已逾4亿,这是应对外部形势变化的最大底气。其二,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新旧动力逐渐接续。其三,我国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工程师红利正在替代劳动力红利。第四,我国还有巨大的有效投资空间,新型基建、民生领域、环保领域等仍然具备诸多投资机遇。
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就强化逆周期调节作了统筹安排。开年以来,各项政策纷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经全国人大授权的1.39万亿地方债额度已提前下达,减税降费力度还将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今年已推出了全面降准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扩围的组合拳;发改委项目审批速度显著加快,各地相继加大上项目力度。这些兼具传统方式与创新举措的组合拳,秉承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的理念,向市场传达出了政府的信心、决心和定力。
从近期国务院几次会议传达出的信息可以判断,下一步,中央政府将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丰富并善于使用宏观政策工具,以宏观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积极释放内需潜力将是三个发力重点。
激发市场活力,既是应对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改革的重要取向。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因此必须从着力打造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好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降费以及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打消企业顾虑,增强企业信心,改善企业预期,让上亿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更有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而在今天的内外环境下,内需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增强内生动力,意味着既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也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瞄准发展急需、升级急缺、民生急盼,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势。(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载《上海证券报》2019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