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规模为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的后一日以及国内首单400亿元规模的永续债发行的前一日,央行发布最新消息称,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货币政策面向商业银行对内扩充资本厚度与对外释放信用强度的赋能作用非常明确。
按照央行的公告,创设CBS是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要让永续债能够顺利地卖出去,投资机构愿意掏出真金白银认购永续债。看得出,与目前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发行的多达1.73万亿元的永续债相比,银行永续债无疑获得了具有央行信用背书的特殊身份,同时其承担的重要使命也为前者所无法比拟。
由于针对影子银行的持续去杠杆,企业表外融资半径得到极大的压缩,同时相关融资需求转移到银行表内业务身上,整个社会融资结构对银行信贷的倚重程度快速上升;不仅如此,服从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银行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力度不断加大,自我资本的消耗速度加快。据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3.14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企业债融等表外业务全线收缩,但同期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却同比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在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高达81.4%。由此不难看出,商业银行释放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同时,资本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错,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润留存、发行优先股以及可转债和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需求,但除去分红,商业银行用留存利润充实资本金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而且由于股市的连续下挫,不少上市商业银行的的股价已经破净,再融资功能基本丧失。更为重要的是,自去年至今经济一直面临着持续下行的压力,而出于逆周期调节的目的,需要商业银行继续面向实体经济增强信贷投放,由此就必然对银行的资本金构成进一步的透支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年底金融委开启了银行可以发行永续债的政策窗口。
但是,即便是商业银行互相之间发行与购买永续债,也会形成对自有资本的进一步消耗。如某银行核心一级资本100元,其他一级资本50元,然后,认购了另一家银行30元的永续债,依照规定,100元的10%以内的部分(即10元)按永续债的风险权重计入风险加权资产,10%以上的部分(即20元)则直接扣减本行的其他一级资本,于是该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只剩30元。资本消耗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而且还款期限拖得越长,发行人承担的孽息成本就越大,而且永续债只是代表资产在银行之间的互相转移,并不能作为金融机构之间资金拆借的抵押品,也就不能增加整个商业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同时永续债还存在最终违约风险,因此无论是银行本身还是非银机构,市场对永续债均表现出了较为冷淡的姿态。针对这种状况,央行推出了CBS这一杠杆工具。
CBS的操作顺序是,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买入永续债,接着用永续债置换出央行票据,这样的安排对于改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购买持有永续债转为置换持有央行票据,商业银行先前对银行的债权变成了对央行的债权,实质上获得的是央行的增信与背书,购买与投资永续债的风险实际变为零,由此必然激发市场对永续债的投资热度,增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回笼速度。二是按照规定央行票据互换操作采用固定费率数量招标方式,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公开招标,同时互换后的永续债利息仍然归一级交易商所有,等于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支付利息,而利息部分同样可以为商业银行用来补充资本金。三是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可以纳入MLF(中期借贷便利)、TMLF、SLF(常备借贷便利)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这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可以拿着永续债直接从央行融资,永续债于是转变成了银行流动性,由此直接夯实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有效缓解资本金支出压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策应CBS的推出,银保监会放开了限制,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相对于商业银行互买永续债从而仅代表存量资本在不同银行间的转借而言,保险机构投资永续债,直接增加的是银行业的资本总额,永续债的流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的同时,银行资本金也获得显著的体外补充。当然,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央行由此明确了可以用于CBS的永续债条件,包括最新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最新季度末以逾期90天贷款计算的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最近三年累计不亏损以及最新季度末资产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具体标准,保险机构完全可以据此挑选到优质的永续债并从中获益。
目前来看,CBS操作只是将金融机构持有的永续债资产转换为央行票据,本身并未导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因此也就不代表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虽然是CBS直接目的,但由此产生的商业银行信用扩张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增强却是不可避免的。首先,CBS主要为提高永续债的流动性服务,而只要永续债能够顺畅流动起来,就必然盘活商业银行之间的存量资本,比如A银行资本富余,但信贷需求不足,而B银行资本紧缺,信贷需求却很好,这时A银行买B银行的永续债,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直接扩大了B银行甚至整个行业的信贷投放。其次,合格的永续债可以直接作为抵押品从央行手中获取MLF、TMLF、SLF以及再贷款,显而易见就是央行派生出的基础货币,银行面向实体经济可以注入的流动性也显著增多。另外,永续债的回购是没有期限限制的,而且即便是按照央行票据互换操作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但商业银行仍可以续作,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而获得的流动性都是长期资金,由此可以有效减少信贷资源的期限错配,更好地满足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需求。
当然,CBS作用之下永续债置换成央行票据进而直接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只是意味着实际增量资金到了银行手中,而不代表真实配置给了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往往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二是从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到经济活动的各类主体,三是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与民生和就业直接相关的具体经济变量。因此,要使CBS与永续债所产生的流动性有效传导到实体企业,还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予以调节与导引,比如丰富与细化信贷增信与担保工具、进一步降准以及必要的降息等。另外,货币政策不能孤立推进,它需要财政政策的灵敏策应与配合,尤其是要大幅削减企业税负,使市场主体有利可赚并建立起稳定的盈利预期,从而形成强大与持续的信贷需求热望与能力。(载《证券时报》2019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