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及财子新规发布以来,商业银行争相进军私募基金,“券商系”也再度吹响进军公募基金的“集结号”,其中缘由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这或是新年金融机构适应资管新规要求所推进的转型升级和业务创新选择。
随着三个资管类新规的渐次实施,2018年五大行显著加快了进军私募基金的步伐。2018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五大行的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报告期内合计净赚7.23亿元。最主要的是,监管层在政策方面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从实践情况看,第一,商业银行获批私募牌照后,可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私募基金,这有利于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使商业银行向轻资本转型,这可谓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的又一突破。第二,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这会使更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来开展债转股业务,从而促进私募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三,可以解决银行“债转股”此前无法参与企业管理的掣肘。且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是资产管理人的表外业务,不耗用资本,所以规模可以做大。第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望与银行实施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合作,发挥自身股权投资特长,在市场化债转股进程中迅速成长,同时推动市场化债转股的落地实施,提升债转股效率。第五,银行建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凭借银行资金充裕的优势,出资购买股权实现债转股,这其实就是切断债务风险传递的链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当然,对商业银行而言,债转股落地难点之一是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冲击较大,资本补充压力加大,银行缺乏动力做这件事情。所以,才有了上述商业银行通过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令商业银行欣喜的是,央行上周发布公告称,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随后,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为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丰富保险资金配置,银保监会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与商业银行争相进军私募基金相对应,“券商系”则把目光瞄准了公募基金。比如天风证券近日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相关材料已上报证监会;华林证券也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近年来,券商及资管子公司重点关注业务之一就是公募基金业务。据悉,目前已有13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可以说,券商进军公募业,与券商资管发展遇到一定困难有关。在资管新规等政策出台后,部分业务被重新划分,这让券商产生了寻求新通道承接资管业务的需求。而获得公募牌照,无疑将带来主动管理的优势。在税收上,增值税等税种也令公募更具优势。目前不少机构在建设“泛金控大平台”,希望能既有银行、保险机构,也有券商、基金等平台,以求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进而达到1+1>2的效果。更何况,在各平台下人才可以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彼此优势。最主要的是,券商申请公募牌照,符合当前政策要求。
根据证监会去年11月发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下称《指引》),存量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将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同时,《指引》还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据了解,在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入实质性阶段后,没有公募牌照券商事实上已经很难做增量了;由于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起步早、规范程度较高,因此,多家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都将申请计划提上了日程。通常,券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有三大途径:先出资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然后由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再由券商直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这三种方式申请难度各异,在风险隔离、业务整合方面也有区别。比如出资参股在申请流程优势明显,而通过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能更彻底地隔离风险。此外,由券商直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则更有利于券商的业务整合,较好协同公募牌照和券商母公司的资源,如IT、风控、研究所、销售团队等。当然,由于各家券商优势不同,诉求也不同,因此在申请方式上差异较大。究竟选择何种途径入局,券商还需依据自身情况选择。(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载《上海证券报》2019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