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韩国釜山市多家储蓄银行发生“挤兑现象”,原因在于继17日韩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储蓄银行釜山储蓄银行及其旗下的大田银行被勒令停业6个月后,19日,也就是G20巴黎峰会的第二天,包括釜山储蓄银行下属的中央釜山、全州储蓄银行、釜山第二储蓄银行以及韩国宝海集团下属的宝海储蓄银行在内的4家银行因流动性不足被韩国金融委员会勒令停业,进行整顿。据媒体报道有问题的储蓄银行恐怕还不止这6家,事态到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目前判断还为时尚早。
在韩国,储蓄银行独立于普通商业银行体系,由于门槛低、规模小,被称为“平民的银行”。目前,韩国的储蓄银行超过100家,截至2010年9月底,总资产规模为86.5万亿韩元(约合778.5亿美元),约占韩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3%。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就是釜山储蓄银行,拥有3.7万亿韩元(约合33.3亿美元)资产。由于韩国的储蓄银行不能跨地区开展业务,因此对釜山地区的几家储蓄银行进行停业整顿,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也不会影响到韩国整个金融系统和韩国经济,还称不上“银行危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表示,因韩国商业银行与储蓄银行的客户层和监管水平均有别,虽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储蓄银行因资产质量问题而受困,但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亦不会损害韩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因此,韩国储蓄银行的困境对获穆迪评级的韩国商业银行仅有轻微的影响。
不过,由于储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普通民众,所以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挤兑现象”,为了减少民众的损失,制定了相应的对策。韩国金融委员会将动用近20万亿韩元(约合180亿美元)为流动性紧张的储蓄银行提供紧急流动资金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的收购兼并,以稳定银行业务。同时,要求停业的银行先展开“自救”,否则将交由韩国储蓄保险公司管理,最终出售给第三方。按韩国储蓄保险制度的规定,当金融机构无力支付储户存款时,韩国储蓄保险公司为储户存款提供至多5000万韩元(约合4.5万美元)担保。
然而,此次韩国金融体系后院失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为了和商业银行展开竞争,韩国储蓄银行不得不一方面以高利率吸引储户,一方面大力增加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在半岛局势不稳定和高通胀预期等多重因素的拖累下,韩国房地产市场近两年持续走低。而盲目增加房贷导致这些储蓄银行资不抵债,同时,银行业的大量资金都积压在房市,引爆资金链和流动性问题,韩国金融监管当局不得不勒令其停业。以大田联合储蓄银行为例,根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截至2010年底,该行的负资产和债务已超出银行自有资产323亿韩元(约合2900万美元)。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去年底为-3.18%,远低于韩国金融委员会设定的1%下限。
早在2008年11月,韩国央行在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韩国金融监管表示出自信的同时,就已经担心一些小型互助储蓄银行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严重衰退和内需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其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同时,韩国监管当局高层也表示,若韩国经济放缓使坏帐增加,国营的债务清理机构--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将向储蓄银行买进1.3万亿韩元(8.826亿美元)坏帐。由此可见,近日爆发的韩国储蓄银行的坏帐问题由来已久,此次遭停业整顿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总之,尽管此次挤兑可能很快过去,但它揭开了韩国金融体系的隐患和监管漏洞,而由房地产贷款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值得我国相关部门保持高度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