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及取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2月12-14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2011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同时,在央行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中,也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结合以上管理层释放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及制度环境的情况下,2012年度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组合作用
可以说,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经济形势。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看,要防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恶性传染、应对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谨防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国际热钱流入和通胀输出的“外溢效应”。从国内金融市场看,要缓解通货膨胀预期、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和民间金融风险。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下,货币政策存在多重困境,单一货币政策工具不仅不可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更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目前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过高的准备金率使银行的可贷资金相对紧张,在当前金融体制和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必然会将信贷资金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中,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链条断裂,影响到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正常需求。同理,如果单一实施加息政策,虽然可能对抑制通货膨胀预期、防范资产价格泡沫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暗藏着国际热钱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隐忧。因此,面对当前多因素推动的通胀问题以及其他错综复杂的经济难题,只有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胀问题,增强宏观调控效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价格型政策工具应作为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实施重点
通常来说,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前者主要是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后者则指利率和汇率政策。从国外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看,利率和汇率政策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则是较为谨慎使用的。但如果考察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这一国际惯例却恰恰被颠倒。从具体操作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唱主角,以利率等价格型工具为辅,这一特点在本轮宏观调控过程中最为明显。比如,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在
宏观审慎管理理念被引入货币政策领域并作为政策工具予以关注
宏观审慎管理是与微观审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管理的升华。微观审慎更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而宏观审慎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务界和理论界纷纷将危机的根源指向现行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弊端,并普遍认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是维护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稳定的必要手段。为此,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参考国外改革的实践,中央银行普遍被赋予更多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和权限。例如,美国金融监管法案赋予美联储更多的监管职能,其中包括负责监管银行、证券、保险及对冲基金等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并承担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职责。危机伊始,我国央行便密切跟踪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进一步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自
社会融资规模成为反映金融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概念的首次公开提出是在
强调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多元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下,货币政策的实施及操作应该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应该具有相机抉择的特点。为此,中央对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三性”要求,即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就针对性而言,笔者认为,目前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此明确货币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二是,对特定领域和行业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差别化货币政策调控标准。例如,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虚高、泡沫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绝不能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并应该实施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和差别化的房贷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要要求货币政策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即强调“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货币、信贷和利率等结构性政策,这将改变以往货币信贷政策面临总量调控过度、结构调整不利的困境。例如,针对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运用灵活机制适当放宽紧缩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等。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多变性,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审慎观察、科学判断,及时、果断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就是要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又要增强政策的预判与灵活,有效防止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