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7月2日对外宣布,美国银行业将从2014年开始执行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的相关要求,针对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制定更加严厉的资本监管标准,以提高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给实体经济的输血能力。
由于资本金缺口过大,美国监管机构曾于2012年11月9日宣布将协议的生效日期无限期推迟。但是,仅仅时隔半年,美国却又突然高调宣布,继续执行巴Ⅲ,并为推进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作出不懈的努力。美联储及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实施巴塞尔协议的态度缘何发生巨大的转变?在笔者看来,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央行和监管机构在银行业监管权限上的扩大,使其有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动力。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权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高了美联储在金融监管领域中的地位,并赋予其一定的银行监管职能,特别是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新官上任三把火”。美联储在银行业监管领域如果要有所作为,则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抓手,国际组织积极推行的巴Ⅲ理所当然地成为不二之选。同时,与巴塞尔协议Ⅱ注重银行内部评级与市场约束相比,巴Ⅲ更加强调监管的作用,赋予了监管机构更大的权力。因此,不管是美联储还是美国通货监理局(OCC)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有执行巴Ⅲ的利益诉求。
美国的经济金融环境有所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具备了一定的抗压能力。随着美国财政悬崖不确定因素消除、欧债危机逐步缓解以及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稳走强,为美国实施巴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3月,美联储进行的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美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18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去年末的平均一级普通资本充足率为11.3%,远高于2008年末5.6%的平均水平。同时,根据美联储的最新测算,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已经达到了巴Ⅲ所规定的一级普通股权资本充足率7%的最低要求,总资本缺口在25亿~4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测算却高达500亿美元以上,前后相差近十倍。明显好转的宏观经济形势,趋于稳定的金融市场态势,以及银行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都为美联储推进巴Ⅲ落地以信心。
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实施巴Ⅲ,无形中给了美国更大的外部压力。按照巴Ⅲ的规定,成员国需要在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协议,在G20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兑现了此项承诺。虽然推迟了一年,但欧洲理事会6月20日发布公告称,将从2014年1月起正式执行一揽子银行业新规,包括采取更严厉的银行业资本金标准、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对银行员工奖金设限等。倘若美国监管机构不及时跟进实施,其银行业评级必然存在下调的风险,这对美国金融市场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美国版巴Ⅲ设置了过渡期和豁免权,尽量降低了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冲击。从期限要求上看,美国版巴Ⅲ给予美国银行业一定的政策过渡期,十几家大型银行机构将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规,资产规模不足100亿美元的中小银行则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规。同时,虽然要求从明年开始执行新协议,但即便是大型银行也不需要马上完全符合各项规定,仍可以按照巴Ⅲ规定的2019年最后期限执行。
美国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垄断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新资本协议实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信用评级的调整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及融资成本的高低,这一点也是巴塞尔资本协议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是巴塞尔资本协议授权认可的评级机构均是美国企业,即便考虑到评级公司的独立性,但也不能忽视美国对其的影响力。
源于以上几点原因,美联储及监管机构可谓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地执意推行巴Ⅲ落地美国。当然,新资本协议的推行还是会对美国银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来自各方的压力并未完全消退,美联储还有诸多遗留问题有待解决。虽然美国版巴Ⅲ采取了“一视同仁”的做法,要求不管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中小银行均需要最终实施巴Ⅲ,但是鉴于其系统性风险的不同特点,美联储仍将进一步细化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出台有关杠杆率、流动性以及资本管理等方面的差别化标准。同时,在实施美国版资本协议的时候,部分条款和执行力度必然存在一定的弹性,以此保证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仍能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