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立项时间:2011年5月,预计结项时间:2012年3月。
菲利浦斯曲线是研究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基本方程,它在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分析与货币政策设计等宏观与货币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宏观经济学中与货币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研究理论文献,不管其出发点有何差异,最终都几乎会落在某种形式的菲利浦斯曲线上。
自菲利浦斯曲线诞生以来,它经历了若干形式的发展,从原始菲利浦斯曲线到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再到理性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以及后来新凯恩斯经济学中林林总总的菲利浦斯曲线——前瞻性、后顾性、混合型、粘性信息与理性不注意下的菲利浦斯曲线,等等。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推演过程,也从最终的经验统计发现和结构模型、发展到了现在的具有名义与真实刚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菲利浦斯曲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不仅其理论创建者在其所处的时代中享有非常高的理论声誉,而且其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姑且不论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兴起的时代,就拿当今的新凯恩斯经济学来说,就足见一斑了。当泰勒、卡尔沃等人将名义粘性引入到宏观经济分析中、并建立了具有名义粘性的菲利浦斯曲线后,(新)凯恩斯经济学又逐渐占据了宏观与货币经济理论的主要位置,并且成了最优货币政策设计、评价货币政策效果的新的标准范式。随着理论模型的不断演进,人们对菲利浦斯曲线的经验研究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之中,并且被应用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周期的分析,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经济学文献。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菲利浦斯曲线业已进入到了中国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并陆续产生了一些文献研究中国的菲利浦斯曲线,但主要是对模型参数的估计,直接理论上的贡献较小。当菲利浦斯曲线这一概念为中国经济学者所熟悉的时候,国外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研究就从预期增广、理性预期开始发展到了具有名义粘性的菲利浦斯曲线模型,而且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较之过去任何时候就要活跃,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同样是新凯恩斯经济学中加入名义刚性来研究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但基于不同的定价策略——时间依存与状态依存,其模型的推导过程、参数估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是相对较新的“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菲利浦斯曲线的推演过程也更加复杂,因而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欠缺一些,虽然有一些简单的文献综述,但仍不够全面。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货币调控机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之中,体制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在逐渐出现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加强宏观调控,就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周期性研究,其中,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便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在借鉴国外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具体的体制与国情,才能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因此,从以上两方面来看,系统地梳理菲利浦斯曲线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及其理论与政策含义,不仅对于推动中国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问题,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