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立项时间:2007年5月,预计结项时间:2008年12月。
中国实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诟病,在近十年来的实践中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从1998年以后,中国在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提出了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政府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上升,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要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操作方式还是操作理念方面,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尽管如此,中国货币调控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仍然是必需的,至于中国货币政策未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应该如何改,以及改革的准备是什么,这都需要做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课题以全球化的视野,运用历史的分析方法,研究全球货币政策范式的演变过程及未来的趋势,重点分析不同货币政策框架在不同的国家转变的具体条件、实践与理论上的背景及转变后的货币政策效果。在历史分析基础上,还将对现在全球主要经济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进行比较分析。应当说,近年来,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已经展开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结合中国具体实践的货币政策理论文献相当丰富。本课题在国内已有研究文献和在对国外货币政策范式演变的历史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