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联将投入数亿元在“六一”期间启动史上最大规模营销活动,欲与淘宝“双11”比肩。可以看到,过去“神秘”支付清算组织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一方面使得支付体系更加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让支付监管者、从业者面临更大压力。
从支付服务提供者角度来看,现代支付清算体系可以分为央行支付系统、非银行支付体系、证券支付结算体系;从服务对象看,则可大致分为批发性支付体系和零售支付体系。其中,与老百姓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正是各种各样的零售支付工具。在零售支付中,非现金支付近年来在各国都获得了飞速发展,其中又分为以个人支票为代表的传统纸质支付工具,以及各类电子支付工具,后者则是当前支付创新的“弄潮儿”。进一步来看,在电子支付媒介中,虽然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但是卡支付(借记卡和信用卡)仍然是全球非现金支付增长的主力军。
作为电子支付的“鼻祖”,信用卡在1915年源于美国,最早的发行主体并非银行,而是包括百货商店在内的各类实体企业。在我国,则只能由银行作为发卡主体,因此被称为银行卡。与多数国家相比,虽然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规模增长惊人,但人均持卡量却还较低。截至2013年底,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其中信用卡0.29张,比重只有日本、韩国等的十分之一左右。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的储蓄及信用消费文化、用卡习惯、用卡环境等的制约之外,也由于发卡主体受到严格约束,不仅是非金融企业,而且地方小银行很多也没有资质。
无论如何,当前我国零售支付市场呈现“变”与“不变”的共存,不变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银行卡仍然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将占据支付工具的主流地位。变的则是新兴电子支付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并且引发变革压力。就出现变化的原因看,一是源于消费者对于支付便利、支付体验、增值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二是越来越多的非银行主体参与到支付供给市场,新技术也对支付创新带来巨大推动力;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的支付体系变革压力,转换为支付组织、市场结构与支付媒介的竞争与创新动力。应该说,零售支付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内需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同时,非现金支付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如有研究发现,在美国纸质支付工具的交易成本约为GDP的3%,而电子支付则要节约1/2到2/3的成本。
在此大背景下,一度备受争议的中国银联提出的“二次创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现金流量大、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1993年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电子货币及卡基应用系统为主的“金卡工程”,但直到2002年银联成立之前,这一过程遭遇诸多困难而进展缓慢。银联的成立解决了银行卡产业的联合运营机制问题,一是统一了银行卡标准,围绕“联网通用”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推动了银行卡的产业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三是提升了银行卡在扩大消费中的作用。当然,目前银联提出“二次创业”,也是因为面临历史转折点的挑战,比如怎样应对新兴支付尤其是网基支付模式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现代支付清算市场中有效定位,真正摒弃过去的行政性思维,而转为市场开放型服务主提供商。
所有这些不仅是银联自身的问题,更因为整个支付领域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强调市场机制为主的阶段,处理好金融创新效率与风险的平衡更加不易,利益机制协调也不能简单化,需要有共赢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面对网基支付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某种意义上推动“金网工程”的迫切性不断增强。当然这不是以行政模式,而应由包括政府、协会、卡组织、银行和支付机构在内的各类主体,以市场化协商原则来找到有利于做大零售支付“蛋糕”的途径。
笔者认为,对于银联二次创业来说,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包括与政府及自律组织的关系、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关系、与电信企业及IT企业等的关系、与其他卡组织的关系。对于网络新经济时代的零售支付市场竞争来说,得平台者得天下,基础平台也是支付组织和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大应用场景”。银联已经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也是充分看到了这一点。当然这种模式已在VISA和万事达的转型中广泛应用,银联的转变也需充分吸取其经验和教训。
银联二次创业是我国零售支付体系发展中的大事,影响必定非常深远。从总体战略及市场格局的角度看,其能否成功取决于几方面要素。一是能否跳出国内市场的纷争,真正站在全球战略角度,站在中国参与全球零售支付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问题,努力成为在海外建设中国零售支付“基础设施”、有效支持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引领者。二是在新技术和新支付模式的冲击下,真正推动零售支付的新游戏规则制定。这一规则制定不能停留在银联自主的行政思路,而要尽可能引入零售支付市场的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且应是有利于大多数主体的“最大公约数”,一旦共同讨论通过,则应由利益相关方一起维护其权威。三是在零售支付的跨行转接清算市场上,能否打造更开放、高效的平台,能否跳出卡基支付的传统模式,在整合线上与线下服务方面,有重大突破。四是就零售支付服务本身的“蛋糕”来看,相对来说是有限的,各国都是如此,参与主体的盈利模式也绕不开既有收费机制。真正能够把“蛋糕”做大的方向,是建立在支付平台、产业链基础上的多元化增值服务,包括面向各类客户的非金融和金融服务,这也是银联能够绕开矛盾,与各类主体追求合作共赢的重点。五是银联要做开放型的基础平台,就需避免过度直接参与到平台游戏者的竞争中,这就面临业务“有进有退”的阵痛。
在未来零售支付市场的大平台领域中,或许会呈现出三方竞争的局面:转型中的银联、已经商业化转型的VISA等国外卡组织、国内可能出现的新零售支付转接清算组织。这些变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公众享受更便利和舒心的支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培育良好的支付消费文化和消费者保护,从而让支付改变金融,支付改变生活。总之,零售支付的大变革时代已经势不可挡,银联只有跳出卡支付模式、国内市场的拘囿,以全球视角、技术变革眼光来推动二次创业,才能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走出去”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