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手段发展到现在,为什么国债转托管至今还维持人工审核和处理的模式呢?其背后可能有更多非技术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未来提高直接融资的关键环节,而债市统一也是讨论多年的热点话题,其中清算结算的“后台基础设施”统一互联,是整个市场统一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推动提高国债转托管效率,核心在于应站在市场发展角度,基于做大债市“蛋糕”、改善金融结构的角度推动互联机制优化。
国债既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托管和交易,也可以在交易所市场托管和交易,是我国跨市场托管和交易的主要债券品种。国债跨市场转托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债的定价和国债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和市场效率。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些都对提高国债跨市场转托管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转托管效率长期低下
国债跨市场转托管效率低下,是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有关规定看,国债转托管流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市场机构的转出申报环节,手工方式和电子方式并存,并以手工方式为主;二是从两家托管机构的受理环节,存在诸多形式审核,且要求看到申请材料原件,导致效率较低;三是从两家托管机构的衔接环节,尚未建立电子接口的直通处理,基本以手工方式办理。
简言之,现有国债转托管业务的问题,主要出在手续繁琐、手工办理,导致国债转托管效率极低,这与国债交易结算的高效自动化处理形成鲜明对比。从市场机构反映,最快的国债转托管,也只能实现T+1到账,大部分只能实现T+2甚至T+3到账。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说,现有国债转托管效率显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机构要求的。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跨市场机构不能实现两个市场的套利,两个市场存在的价差与转托管低效存在直接关系。转托管低效,如同客户跨行汇款只能第二天、第三条才到账一样,严重影响了客户正常、合规的其他需求,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市场发展,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十多年来国债转托管效率低下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技术手段发展到现在,为什么国债转托管至今还维持人工审核和处理的模式呢?其背后可能有更多非技术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例如,2003年前,交易所市场债券规模尤其是交易量远高于银行间时,交易所市场提高转托管效率的动力不足;2004年后,随着角色互换,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未来提高直接融资的关键环节,而债市统一也是讨论多年的热点话题,其中清算结算的“后台基础设施”统一互联,是整个市场统一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推动提高国债转托管效率,核心在于应站在市场发展角度,基于做大债市“蛋糕”、改善金融结构的角度推动互联机制优化。
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转托管实时到账
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债券转托管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并运转流畅。欧盟内部便有诸多的债券托管机构,这些托管机构面临不同的监管机构、法律体系、技术平台,情况远比我国债券市场要复杂,但仍然可以通过努力,有效实现各国托管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那么,在我国现有国债转托管机制是否可以提高效率呢?答案是肯定的。相关举措如:
一是转出方托管机构与投资者建立电子机制。转出方托管机构完全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代理人提供系统客户端,鼓励线上提交申请,以电子身份认证替代繁复的书面程序,大幅提高办理效率。
二是简化流程。转出债券的本质与卖出相类似,属于市场行为,未来应站在基础设施统一服务的角度,根据投资者的选择做好服务,削减形式审核、重复审核的环节。
三是托管机构之间建立数据直联。托管机构之间的直联,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只要托管机构建立直联机制,那么托管机构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加上电子化申请,完全可以实现转托管实时到账,这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