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过去有历史记录以来首次超过了发达经济体,占比达到53%。这一数据再次展示了发展中经济体的魅力。
事实上,2008年以来,从美国到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加剧了流动的外国资本在两类经济体之间的转换。尽管去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与2008年的高点相比,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不及2009年,但它的流向结构变化,对于判断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区域表现而言,颇有启发意义。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经济体魅力衰减所致。持续的美元贬值与经济衰退,已使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10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尽管美国的数据在去年出现了强劲反弹,继续保持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榜首位置,但暂时性的变化不能逆转整体趋势的改变。应该说,美国的短期表现,除受益于自身的经济复苏之外,还与欧洲去年的不景气及其带来的避险因素有关。毕竟,欧美两大经济体的货币和诸多产业资本存在着竞争关系。过去两年间,欧洲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额加速下降。在没有摆脱内部或外部的债务困扰之前,整个发达经济体在吸引产业资本流入方面前景不容乐观。
相比较而言,以东亚和拉丁美洲为主的发展中经济体,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表现抢眼。201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再次在逆境中展示了中国的经济活力。这有助于消除一些人对中国经济能否经受住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并继续保持长期繁荣的质疑。
除了发展中经济体自身的经济活力之外,欧美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及其货币贬值因素,则从另一面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因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着短期性,热钱投机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从长期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就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其国民财富和经济实力积累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些资金在进入发达经济体的一些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时还面临很大的障碍。这类因素也抑制了外国直接投资在两大类经济体之间的合理流动。
全球经济复苏初露头角,外国直接投资的风向标指向了更富经济活力的发展中经济体。尽管短期内还可能存在投机性因素的干扰,但主要还是长期以来全球经济地理调整、国际产业资本逐利的自然结果。由此看来,国际产业资本投入又必将带来相应的区域间产出、贸易和收入结构变化。合理利用这些外资,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继续从中受益,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