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国际游资需严防(2005年5月27日)
文章作者:
作者单位:
文章出处:
据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截至200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创纪录的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49.9%。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中国,伺机而动
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固然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走强和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反映,但其中也潜伏着很大的风险。这里要弄清的是,在我国增加的外汇储备中,有多少是具有正常业务背景的资金?有多少是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即国际游资?
我们不妨用2004年末的统计数据作一分析。这一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顺差32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100多亿美元,然而外汇储备却净增2067亿美元。除去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转换成的外汇储备以及通过其他正常渠道形成的外汇储备外,其余都是从境外流入的国际游资;即便是通过正常渠道流入的境外资金,其真实的业务背景也值得怀疑。目前虽然尚无确切数据,但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统计,2004年进入我国境内的国际游资应不少于1000亿美元。
一手炒人民币,一手炒房地产
国际游资之所以蜂拥而入,主要是出于这么几个目的:
第一,豪赌人民币升值。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到2004年11月,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40%,对日元下跌了20%。由于人民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也不断贬值。于是,世界上期待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在这一背景下,大量国际游资竞相流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这些国际投机者的如意算盘是,现在将外汇以比较高的汇率换成人民币,一旦人民币升值,再将其抛出,便可稳赚一把。
第二,从事房地产炒作。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后,并非老老实实地趴在银行账户上静待人民币升值,其中大量资金参与了我国房地产的炒作。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9.7%。另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资料,2005年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在吸引外资最多的上海,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9.9%。这一局面,并非完全由国内需求所致,相当程度上乃国际游资所为。有关人士认为,2004年大约有80亿美元的海外热钱投入了上海房地产市场。今年一季度海外热钱占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的40%。
已经威胁到我国经济安全
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入,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隐患。
首先,它直接对我国国际收支造成冲击,使其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稳定性。国际游资的流入,是由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所致;而国际游资的增加势必导致资本项目顺差和贸易项目顺差的持续扩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国际游资具有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即常常一窝蜂地朝一个方向流动,一旦今后停止流入,甚至出现大规模外流,必将对我国国际收支造成强烈冲击。
其次,导致我国货币投放量快速增长,加大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在现行汇率管理制度下,央行无限度地承担外汇资金的回购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据央行介绍,目前外汇占款的增长已成为银行体系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这使其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2003年下半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开始适度从紧,各项贷款增速开始持续回落。但与此同时,却通过外汇占款的渠道保持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投放,这显然与银根收紧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再次,使国内房地产出现大量泡沫,市场风险已初见端倪。在海外热钱的追捧和炒作下,国内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已显著超过其本身应有的价值,也与一般百姓的承受能力相脱节。这不仅给那些真正需要购房的人们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而且也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央行决定调整人民币汇率,大量国际游资套利回流,失去外来资本支持的国内房地产业将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当务之急,是要密切关注国际收支的发展态势,缓解境外资金流入急剧增长的势头。5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向境外借款的新限额,将外资银行2005年短期外资借款上限定为348亿美元,国内银行的上限定为245亿美元,走出了限制境外资金流入的第一步。对已流入的境外资金,一方面要通过诸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方式使其投资理性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投资领域等方式使其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
从长远来看,应选择在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的适当时机推出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采用更为灵活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