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至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怎样看待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如何防范由此而带来的风险?这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概况
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是一个外汇短缺的国家。
199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12亿美元,1996年12月突破1000亿美元,到1997年底增至1399亿美元。从1994年到1997年这四年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300亿美元。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资金急剧外流,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并未减少,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从1998年到2000年这三年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257亿美元,即截止200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1656亿美元,三年的增长额不如前四年平均增长额。
但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出现新的增长势头,当年外汇储备出现净增466亿美元的记录。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完全消失,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为国际收支顺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底外汇储备升至2122亿美元。
2002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742亿美元,年底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全年净增1168.4亿美元,年底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底,储备增至6099亿美元,较上年猛增2066.5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储备再创历史新高,高达8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9亿美元,增幅仍高达35%。2006年2月底储备更是攀升至8537亿美元的高位。
总之,截至2006年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6年底增加7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每日、每月、每年的增幅也是极为罕见的。
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从2002年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全面落实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使我国对外贸易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三年来外贸顺差分别高达360亿、320亿和1018亿美元;其次,由于我国市场广阔、劳力低廉且政策稳定,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投资热土,几年来外国直接投资都在500亿美元以上;第三,从2003年下半年起,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这客观上加大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虽然
二、外汇储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具体分析,外汇储备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外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对外金融实力的具体体现,本质上反映了该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货币收支情况。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汇储备就会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因此,外汇储备对该国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刚刚过去的几年,是将在我国对外贸易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几年。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额在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顺差为1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倍。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它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趋活跃、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能力不断提高的真实反映。
其次,充足的外汇储备反映了一个国家较强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偿债能力,能够提高该国的资信度,吸引国际资金流入,也增强了国家的外债清偿能力和国际支付能力。近年来,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利用外资一直保持高水平,年均利用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2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6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目前,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华设立企业,其中设立的研发机构就有200多家。可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储备不但被看成是一个国家的“信用证”,也是保持国家经济稳定的调节器。
再次,外汇储备不仅是维护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而且对一个国家内部经济也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国际收支既是一个国家外部经济的综合体现,又是一个国家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的消费、投资、储蓄,政府收支,国内货币供给状况及货币供求关系都是引起外汇收入变动的重要条件。
最后,巨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化与经济政治化的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已经成为现实,外汇储备已经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或经济问题,而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金融、经济问题。高额外汇储备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而且表明了我国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有能力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做出贡献。
三、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外汇储备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它超过一定规模,也会蕴藏着很大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会成本风险。首先,巨额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不得不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作为一种物质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这就是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美元资产,其收益率却很低。比如,2005年年初,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在4.2%-4.6%之间。一方面,我们以高代价从外国借入或引进资金;另一方面,我们却以低价将国内资金给别人使用,这就是持有巨额外汇储备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汇率风险。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50%~60%,主要是以美国国债和美国财政部债券的形式存在的。自2002年以来,美元兑欧元、日元等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持续下跌,虽然2005年曾出现小幅回升,但从2006年的前景看,美元汇率下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的加息进程即将停止,从而使得美元在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将随之减小;二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上升,这也将对美元下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势将面临缩水风险。
货币政策风险。随着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外汇占款投放量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尴尬境地。2005年年末,我国外汇占款高达7.1万多亿元。据中国人民银行介绍,外汇占款的增长已成为银行体系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这使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货币调控面临很大的压力。众所周知,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热,我国货币政策开始适度从紧,各项贷款增速开始持续回落。但与此同时,却通过外汇占款的渠道保持了相当规模的社会资金投放,这与国家收紧银根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国际政治风险。综观国内外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文章,都是从经济层面说事。然而,还有一种风险国人绝不可掉以轻心,这就是国际政治风险。当前,美国为应对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对中国采取战略遏制政策,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在中美之间未发生重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本身倒也未必会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直接威胁。然而,一旦中美关系发生逆转,比如说,两国为台海争端而兵戎相见,谁敢说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不会成为美国手中的“人质”?
四、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几点思路
如何化解外汇储备风险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剧增导致的风险,国人已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而对于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却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笔者归纳学界的讨论,以为以下策略是值得考虑的:
币种结构合理化。对现有外汇储备进行调整,以实现币种结构多元化,是外汇管理应考虑的战略方向。尤其是在美元走势看跌的情况下,减持美元资产似乎成为不能不采取的举措。然而,鉴于我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数额巨大,在外汇市场上的任何轻举妄动都会导致美元汇价的狂泻。按照“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原则,美元越是下跌,美元资产越是不能轻易抛售。因此,当前对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存量调整是不明智的。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外汇储备进行增量调整,即停止购买新的美元资产,使新增的外汇盈余以其他硬通货形式储备起来。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相当可观,如2004年、2005年的增量分别为2067亿美元和2089亿美元。这样,我们就可在不事声张之中,悄然改变目前外汇储备中“美元独大”的局面,使币种结构变得较为合理。
部分储备实物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进口能源和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原油以及铁矿石、贵金属等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格一路看涨。以石油为例,仅2005年,原油价格便从年初的每桶42美元飙升至最高位的7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5年1~7月我国为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上涨多支付82.43亿美元,由此使我国蒙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损失。然而时至目前,我国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原油和原材料战略储备,这与我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如果动用部分美元外汇,批量购进原油和重要原材料,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战略物质储备,则既能保值,又能为我国经济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可谓一举两得。
外汇管理市场化。目前,我国在外汇管理上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在这一制度下,企业从境外获得的外汇必须无条件地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用汇时再向银行购买;同时,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外汇头寸上下限管理,如果外汇指定银行留存外汇超过上限,则超过部分必须全部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如果低于下限也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买家和卖家就是央行。这样一种带有计划特征的外汇管理制度,使国家承担了最主要的外汇风险。因此,在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提高其外汇账户的限额,从而逐步实现意愿结售汇制度,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原本由国家来承担的外汇风险,今后将逐步变为由市场来承担。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外汇市场,这个市场要有一定数量的交易主体、丰富的交易品种,以及多样的风险对冲工具。
国际收支平衡化。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出现巨额顺差,由此导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失衡,这是造成外汇储备剧增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适时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以实现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转变。这是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分析,在对外贸易方面,要改变以往那种重出口数量、轻出口质量,以及多头对外、低价倾销的现象,提高出口贸易的投资质量;同时,要鼓励进口,尤其要鼓励进口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等国内紧缺的生产要素。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外资项目等措施,以抑制不必要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要拓宽外汇使用渠道,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尤其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增大资本输出,这对于平衡资本项目,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矛盾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