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以后,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了从初级阶段向加速发展阶段转变的大好机遇。在这一关键转折期内,改革政策对于市场走势的影响逐步减弱,来自市场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投资者尽管摆脱了对政策变化的担忧,却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006年春节以后,我国A股市场掀起一轮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约1100点上升到12月底的2600多点,全年上涨幅度高达130%。今年6月以来,在经历了由印花税率调整而导致的大幅回调以后,市场重新确认了上行趋势,8月23日,上证指数轻松突破5000点。
这一轮上涨幅度较大,但我国股市是否已经出现泡沫还很难下结论。第一,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判断股票内在价值的公允方法。传统理论不能为股票资产定价提供有力支撑,市盈率、市净率等财务指标不能够准确反映股票价值,一些掌握了所谓先进分析技术的国际投资银行,对于同种股票的估值也经常存在差异。这说明股票估值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仅从理论和技术角度无法得到股票估值的公允方法。缺乏估值的公允方法,使得讨论股市泡沫问题缺乏统一基准,就更谈不到衡量泡沫的程度了。
第二,宽幅波动是新兴市场进行股票定价的普遍过程,反映了非成熟市场特有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市场运行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其股票市场在建立初期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动过程。我国股市尽管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按照制度架构、法制环境、上市公司行为和投资者素质等标准来衡量,仍然是一个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市场。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面临着来自宏观经济层面、政策层面和上市公司层面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在投资者自身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不确定因素更加剧了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和股票公允价格的困难程度,投资者对于市场和个股的看法经常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反映在市场运行上就是股指的宽幅波动。
第三,股市运行具有与实体经济运行不同的规律,投资者心理变化会影响市场走势和个股定价。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已得到了证明,而且股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也都提供了实证论据。由于新兴市场不完善,投资者心理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更大,影响时间更长,范围也更广。跟风炒作和群体性心态不稳是我国股市投资者的普遍心理特征。这一特征导致投资者可以在短期内达成共识并形成一致行动,推动市场对股票走势迅速确认,客观上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在理性定价标准缺失和认为存在某种形式的政府担保的心理共同作用下,我国投资者心态在一个时期内会对股市上行起到支撑作用。
从本轮上涨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来看,我国股市确实出现了某些转折性特征。与以往股市上涨始于政策性因素有所不同,在本轮上涨中,汇率、利率、GDP增长率和CPI的变动,成为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政策性因素退为次要因素。同时,监管部门对于股市的干预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手法,如研究推出金融期货、创业板市场、改革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制度、推出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设立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港股试点等。这些新的措施不仅有利于调节股市运行,而且从根本上起到了完善资本市场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巩固我国股市国际地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开始转入真正的市场化运行,股市进入重要转折期,即从从初级阶段转向加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市场辐射面、深度和层次将发生重大变化。所谓市场辐射面,是指受市场辐射和影响的范围。股票市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后,市场辐射面将大大扩展,对参与市场的企业和投资者在国籍、属地、所有制方面的限制逐步消除,两者数量迅速增加,构成日趋复杂。所谓市场深度,是指市场的总体规模和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后,股票市场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可投资的金融产品数量增加,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开始出现。所谓市场的层次性变化,是指出现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能够适应不同水平的企业融资和投资者交易的需要。
我国股市能否顺利进入加速发展期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政府决策的考量重点和透明度,仍然有可能在现阶段对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股票市场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变化。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市场作空机制的确立和权证等新型投资品种的大量涌现,将促使其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在制定投资决策前,机构投资者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周边市场进行更加细致的考察,建立多市场指数联动模型,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股市的运行规律,但由此也会增加模型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传统的简单投资策略会逐渐不再适用,个人投资者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风险,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将资金交给专业投资者将会是更好的选择。